第11部分(3 / 4)

小說:臥底記者 作者:津股巡覽

每天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到我這兒。這樣雖然勞累,但容易抓到好的新聞,更能發現許多獨家新聞。這樣,我就主抓社會新聞,四處留意本地的一些諸如火災、車禍及大小醫院裡的急診情況。同時我還積極地與各單位通訊員建立良好關係,認真留意兄弟媒體的見報新聞,分析他們的追蹤動向。

記者履行採訪職責僅有勇氣和熱情是不夠的,還應具備過硬的採訪本領,運用靈活多變的採訪方法,掌握堅實的寫作技巧。在採訪時,不管是正面報道還是批評報道,我總是以虛心的心態,謙遜的態度處之。對不同的新聞,我靈機地採用不同的採訪辦法,根據當時情況隨機應變。邵飄萍說主張“探究事實,不欺閱者”,倡導新聞記者要研究對方的心理,講究採訪方法和技巧。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其也,義之與比”,意為:治理天下的人對於天下的事情,沒有規定要怎麼幹,也沒有規定不要怎麼幹,只要怎麼幹合理恰當,就怎麼幹。

為了提高自己的採訪和寫作技巧,我平時很少看那些出自新聞系課堂的所謂教材,而是積極向國外著名記者普利策、詹姆斯等人學習,向國內的新聞老前輩,特別是範長江、邵飄萍、穆青及戴煌等名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操,學他們的做人準則,更學習他們的經典名作和採寫經驗;向身邊的一些老編老記虛心求教;還有,就是直接向報紙學習。每天上午,我都要擠出時間看羊城地區的幾家主要報紙,學習那上面一些重點報道的寫作特點。特別是,對於頭一天羊城發生的一些大事或突發性事件,我總會將《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及《廣州日報》上的相關報道拿出來認真對照著觀摩,對於同一事件的報道,從標題、導語和寫作手法,對比著分析,看哪位記者寫得好,誰的標題做得吸引人,誰會抓新聞。看得多了,自然會悟出其中的門道來。

第二章 從民工到流浪記者第20節 羊城再圓記者夢(5)

新聞價值蘊藏在新聞事實中,具有不確定性,需要記者深入採訪挖掘才能發現。而要發現好的新聞,記者首先得熱愛生活,從生活中去發現和尋找。

我本來就有較好的寫作基礎,也在軍內外多家報刊發表過百多篇作品,加上自己平時一直沒有放鬆讀書寫作,總是勤學多練,虛心學習,博聞強記,特別是進報社後更增加了我的採訪實踐機會,更使我如魚得水。綜合多方因素,從沒有系統學習過新聞採訪的我,採寫水平突飛猛進,很快就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另外,我每天都得強迫自己至少完成兩篇稿件,爭取一篇見報。進入報社後,我就很快完成了本月的發稿任務。

由於我的成績突出,很快就度過了試用期,與報社簽下了聘用合同。在此後數月間,我和眾多才華橫溢的同事在工作上相互學習的同時,也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我以自己的吃苦耐勞和兢兢業業的實幹精神,成為都市報後第一個創下月見報量50篇、60篇、80篇記錄的記者!受到同事和領導一致稱讚。

因為生活太痛苦,我除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以外,只要有空,我就讀書寫作,而讀和寫又給我帶來許多新的苦惱。

因為生活太不完美了。我的心緒有時處於昏天黑地,悽悽艾艾。我陷入嚴重的憂鬱狀態。是渾渾噩噩的那種極致狀態。我過得極其狂躁,我揮金如土,我揮霍無度。我無視別人在我的眼前或背後大放厥詞,我只顧讓我的心靈一味地流浪,放任自流。流浪一直是我的摯愛,彼岸之物,他山之石,別人的故鄉,一直使我心神盪漾,心馳神往。到遠方去,到遠方去,風景在遠方,遠方有風景。有一段時間我也像校園的少男少女一樣,哼著三毛、瓊瑤的歌曲,翻著汪國真的詩歌,四處尋找青春的浪漫。我沉浸在看不見的流浪思潮裡。在青春期普遍膨脹自我,像突然開啟的啤酒,“砰”的一聲漲出好高的泡沫來。

我意外地發現,青春有時像陽光一樣燦爛,像花兒一樣芬芳,但青春有時更像沼澤一樣泥濘,像梅雨一樣陰沉。我每抵達一個陌生的地方,好久找不到和這個地方的關係,內心的沉淪與動盪在另一條道上隔山隔水,無聲無息。頻繁地聽到死亡的訊息,我的心情陰冷潮溼。有時想到生活如同行屍走肉,想到那麼多的事情無法報道,想到那麼多的報道出來了也是很難為我的採訪物件解決問題,我恨不得早早瘋掉。

我獨自在四處遊歷。這期間,我在去了一趟山清水秀的湘西后,又去了貴州和雲南。到了昆明,又去了玉溪,還去了附近的紅塔山。那個時候網路還是稀罕物,還沒有網友,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