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
在冷戰地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重新獲取馬來亞政府在該地區對美國的支援變得非常重要。
而橫亙在馬、美關係上的障礙便是日本問題,馬來亞政府從來不承認《舊金山和約》,不僅堅持自己的強硬立場,而且藉助於自己的影響力影響著周邊的國家,這非常讓美國政府頭痛。
1954年9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馬來亞,就馬、美之間的關係再次展開外交,希望重新獲得馬來亞政府的好感和支援。
“日本在貴國的扶持下,真是發展迅速啊!”吳銘用有些嘲笑地口吻對杜勒斯說道:“據我們的情報顯示,到1956年。除外貿一項。日本的經濟指標將基本達到或超過了戰前最高水平。一個戰敗國的發展超過很多象我們這樣的戰勝國,貴國地能力還真是不小。”
“不。不,總統所說有些不準確。”杜勒斯輕輕搖了搖頭,“由於貴國在馬六甲海峽實施對日封鎖,使日本經濟地發展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而貴國地成績也非常讓人感到驚訝。貴國政府所採取的對企業裝置實行特別折舊制度(馬來亞政府規定,企業購入新裝置的當年就可以提取相當裝置價格50%的折舊費,從利潤總額中扣除,不須納稅。在政府的鼓勵下,各企業競相增加投資,更新裝置)非常具有創造性,加速裝置更新,擴大資本積累的速度。而且自從貴國於1951年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後,貴國企業利用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