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逃難的選之地。
一時間,河東人口jī增,吃喝都成了問題,百萬難民沿路乞討,那種悲涼的場面,讓人看了都會心裡難受。
可是,河東太守聽聞此事,害怕這夥難民會如同昔日黃巾黨一樣,非但見死不救,居然派出兵馬前來驅趕,藉機欺壓百姓,打死打傷百姓上萬人。最終jī起民憤,百姓公推皇甫堅壽、朱皓二人為主,皇甫堅壽、朱皓二人勸降了河東太守派來的兵將,並且遊他們一起反攻太守府。再殺掉河東太守之後,皇甫堅壽、朱皓二人開啟官倉,開倉放糧,佔據了河東郡城安邑。
此後,皇甫堅壽、朱皓便帶領落難的近百萬洛陽百姓佔據了河東郡黃河以北,涑水河以南的狹長地帶,並精練士卒,自成一派。
華夏國還未正式建國前,高飛曾經派幷州刺史韓猛率軍攻打河東郡,韓猛來勢洶洶,一路上所向披靡,只用了半個月,便攻克了安邑城,皇甫堅壽、朱皓率領殘部逃入雷山至風陵渡一帶,落草為寇。
由於皇甫堅壽、朱皓深得民心,所以百姓漸漸依附,逐漸死灰復燃,奪取了蒲坂。韓猛曾經親自帶兵圍剿,皇甫堅壽、朱皓二人和韓猛玩起了游擊戰,韓猛大軍到時,他們就躲進了雷山,等韓猛一走,他們又出兵佔領了蒲坂,反覆數次,竟然把韓猛拖得一塌糊塗,加上當時臨近嚴冬,不宜行軍,所以暫時便沒有了動靜,一直延續到現在。
至於皇甫堅壽和朱皓的來歷,艄公也是一知半解,也並不知情,所以高飛也就不再問,怕引起懷疑。
抵達北岸後,高飛給了艄公雙倍的錢,從船艙裡背起還在難受著的司馬懿便走了。
走了約莫兩里路,高飛在一塊岩石上將司馬懿給放了下來,用攜帶的水灌給司馬懿喝,然後又給司馬懿rou了rouxiong口,這才算緩解了司馬懿的眩暈。
“師父我真是沒用,每次坐船都吐得不成樣子”司馬懿道。
“南船北馬,你還xiao,以後坐的多了就不暈船了,把這個給吃了,這是從薊城帶來的,是張仲景煉製的丹yao,有調氣活血的作用。”高飛從背囊中拿出了一粒yao丸,塞到了司馬懿的手裡。
司馬懿想都沒想,直接把yao丸給塞進了嘴裡,拿出水囊就著水一口便喝了下去。
過了沒多大會兒,司馬懿的臉上漸漸恢復了正常,氣sè也好了很多,這才跟著高飛重新上路。
這一條道,都是山路,按照地理來劃分的話,高飛和司馬懿應該是行走在中條山的邊緣地帶,道路狹窄崎嶇,路上更是沒有一個行人。兩個人一前一後,繼續向西走著。
傍晚的時候,兩個人碰到了一個騾隊,騾子上馱著各種各樣的貨物,停靠在路邊休息。高飛和司馬懿走了大半天的路,也都累了,決定買兩匹騾子騎著。付完錢後,兩個人翻身騎上了騾子,繼續向前走,也輕快了許多。
奔出十里地後,天sè便黑了,兩個人就停了下來,在路邊升起一堆篝火,在外面1ù宿一晚。
第二天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兩個人便騎著騾子繼續趕路,終於在拂曉的時候,抵達了風陵。
風陵,神話傳中女媧氏之墓,位於潼關古城東門外黃河北岸河灘,風陵處的渡口叫“風陵渡”。
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jiao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來,風陵渡作為黃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透過這裡,走入秦晉。正因為風陵渡的其特殊位置,也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此時的風陵渡可謂是魚龍hún雜的地方,這裡既沒有華夏國的勢力,也沒有秦國的勢力,而是被一夥不知名的山匪給控制著。
拂曉時分,沉睡的黃河剛剛甦醒,岸上樹影依稀可辨時,南來北往的客商就熙熙攘攘地朝風陵渡集結了。
推車的,騎馬的,趕牲口的,荷擔的,負囊的接踵而來。有的趕路,有的候渡,有的則已經坐在船頭泛舟中流。遙望黃河上下,煙霧茫茫,桅燈閃爍。船隻南北橫馳,彩帆東西爭揚,側耳傾聽,嘩嘩的水聲,吱吱的櫓聲,高亢的號子聲,顧客的呼喊聲,鳥聲,鐘聲,匯成一片,古渡兩岸回dang著優美的清晨爭渡的jiao響曲。
高飛第一次來到這裡,沒想到兵家必爭之地的風陵渡,儼然成為了一派商賈之地,兩岸船隻不斷,客商雲集,風陵渡一帶數里的路旁都擺滿了攤位,叫賣聲絡繹不絕。
他騎在騾子的背上,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