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後撤;而王大海部的掏心戰術更是令喇布痛入心肺,當漢軍大隊登陸江蘇,海州府淪陷的訊息傳到前線的時候,偽清數萬大軍全軍譁然,自本地徵發的綠營漢奸部隊幾乎一夜潰散,數名遊擊、參將甚至連夜率本部人馬不辭而別,而就是喇布最親信的八旗部隊也失去了勝利的信心,眼見大軍士氣全無,喇布迫不得已,只得派出親信部隊攔住劉栳泗,自己率大軍撤回南京,迎擊掃蕩後方的王大海部隊。
當林風擊敗葛爾丹,凱旋迴京的時候,安徽的戰局已經基本上穩定了下來,在孫思克部隊在周球的安徽地方軍的配合下,已經逐步遏制住了江西軍的攻勢,在漢軍兇猛的反擊下,原本就軍心不齊的江西部隊一鬨而散,多數狠狠地搶了一把便撤回江西老巢,少數部隊則乾脆投降了漢軍,搖身一變成為‘大漢王師’,反過手來殘殺昔日同僚;而襲擾喇布後方的王大海部因為在海上漂泊多日,兼之連續奔襲作戰,部隊補給艱難,士卒疲憊非常,此刻見戰略目標已然達到,便避過回鄉急切的清軍,先一步乘船自沐陽轉進安徽。
眼下雖然敵軍未滅,但安徽戰局卻也是早已轉危為安,現在漢軍總參謀部內部就正為下一步的戰爭計劃發生了爭執。其中一些老成穩重的軍官主張維持安徽現狀,漢軍應集中精力徹底解決山東問題,如此一來打通了京杭大運河水道,貫通南北;二來山東富庶寧靜,兼有良港,同時也是直接威脅直隸北京的大省,可以說是一個漢軍身邊的一個巨大隱患,應當越早解決越好。而那些出身馬莊武學的少年激進派則認為此次喇布冒犯“漢王虎威”,悍然入侵安徽,是可忍孰不可忍,為朝廷威望計,必須立即追加安徽軍力,傾權力踏平江蘇,如此一來,必定天下震懾、諸侯恐怖,不但山東會兵不血刃歸降天朝,而且江西、湖北的那十多萬殘餘漢奸部隊也會在漢軍的軍威下歸順,此後,除河南草寇外,中原、江南膏腴之地盡為我大漢所有,放眼天下,誰人還敢與我大漢一較短長?!
經過仔細斟酌,林風倒有點拿不定主意,老實說他真的不大想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山東問題,要知道山東可是現在唯一沒有打仗的大省,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不錯,若是真是搞僵了幾十萬大軍殺進去,那就算拿下來了也肯定是一地廢墟,所以不論從道義角度講還是從經濟角度看,這都是不大合適的;不過他也不大相信激進派的“震懾論”,要知道山東清軍和陝甘綠營是截然不同的,陝西、甘肅地方貧瘠,而且自明末開始還打了幾十年仗,地方早已民不聊生,甘陝綠營的那支大軍之前都是由康熙政府千里迢迢的輸血補給方才可以維持生存,所以當林風一舉推倒清廷之後,這支軍隊在嚴峻的生存壓力下只能投靠某一方。但山東部隊卻沒有這個困難,憑藉著富庶的地方,他們完全可以實現軍輜自給,所以說若是當漢軍掃平江西喇布大軍之後他們還硬是頂著脖子不投降,那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最初回京的時候,他也曾接見過偽清山東巡撫趙申橋的使者,也看過他的那封親筆信,老實說林風現在也不知道趙申橋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使者除了一再恭賀漢軍“安定北疆、衛護百姓”之外什麼都不說,一個勁的胡扯一些套話空話,而趙申橋的所謂親筆信則更是離譜,居然通篇不提軍政,只是一個勁的恭維林風,另外就是在四書五經裡摘取了不少名句來發表個人看法,而就是這些個人看法還都只是侷限在儒學學術範圍之內,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如果說趙申橋要提些投降條件倒是好辦,林風當然也有心理準備,實際上他也打算妥協,他和他的部下不論是原職留任也好還是進入中央也好,那都是可以商量,但趙申橋卻偏偏關緊了大門,一個縫隙都不露,確實有點令人無可奈何。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這件事情也不是什麼非常迫切的事情,現在大漢政府可以說是南北兩線均獲得重大勝利,政權的根基已經完全鞏固下來,而且在各個戰場上也佔據了主動位置,不論是山東趙申橋還是江蘇喇布、甚至還是江西的那一票雜牌軍,現在也都沒能力來進攻漢軍,而漢軍政府經過上半年的這一次大規模戰爭之後,除了精銳部隊傷亡慘重之外,原本所囤積的糧食軍械都損耗嚴重,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舔一舔傷口,所以這件事情還是可以坐下來慢慢研究商討,找出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
把這件煩人事情丟給周培公之後,林風便開始審閱前端時間積累下來的政務。因為大漢政府一直採取自由經濟政策的關係,儘管在戰爭時期,帝國領域內工商發展依然非常迅速,很多在原來看來荒誕不經的事物紛紛出現,比如晉徽財團兩月之前,就在天津、保定一帶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