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狀來看,發動一場針對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戰爭勢在必行,實際上林風也明白,這種事情根本沒什麼好談的——這年頭,一沒國際法,二沒WTO貿易體系,有什麼好談的,不殺個幾萬歐洲人這個局面根本沒辦法開啟。
但是,如果進行殖民地戰爭,那西北怎麼辦?葛爾丹怎麼辦?科爾沁怎麼辦?如今南北分治,尚有偽清餘逆,難道華夏一統就不重要了麼?!
兒子的週歲並沒有給林風帶來多大的喜悅,政務上的難題著實令人苦惱。就在林風猶豫不定時,宮外當值的大漢郎中令李二苟上校進來稟報,說是俄羅斯帝國沙皇陛下駐京使節,伊霍諾夫斯基宮外求見。
“他是一個人麼?!”林風問道,“是!哦,不是!”李二苟略略一怔,隨即改口道,“回稟殿下,除了他自己之外,雞大人還帶了他的小侄兒!”
看來應該有點搞頭,林風精神一振,“快請!”
第八章華夏有鼎
第四節
這段時間以來,伊霍諾夫斯基一行在直隸的生活很繁忙,其中最主要的業務就是找房子——這件事情確實令大漢帝國的官員們有點難以理解,實際上這種使、領館的概念對於十七世紀的中國官員們來說有些陌生,在以前的歷史記載中,國與國之間外交活動很少採取這種方式進行,或者說不是採用“駐大漢國大使”這種說法。
如果說有類似情況的話,倒可以拿《史記》上的某些事件來比較一下,不過那個時候的大使不叫大使,正確的名稱叫“質子”,至於稍微低階的隸屬官員,那也根本沒有什麼秘書參贊或者武官之類頭銜,中國人的說法一般叫什麼“主薄”或“從事”甚至“食客”之類。總而言之負責接待洽談的禮部官僚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根本不知道這幫人到底是來幹什麼——或者說是這麼理解:既然沒有打仗,彼此之間又沒有什麼直接威脅,那這幫傢伙幹嘛在北京長住呢?
因為缺乏溝通了解的關係,俄羅斯沙皇帝國在北京的大使館建立過程中還鬧出了一些小小的笑話,比如最開始的時候,大漢禮部官員就搞不清楚這個所謂“俄國大使館”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一聽說人家準備長駐,而且不打算住大漢的貴賓館,這邊官員們就有點犯難,經過多次調研會議,禮部尚書李紱大筆一揮,專門撥了一筆銀子準備給人家蓋房子,而且還專門行文總參謀部衙門,要求大漢軍方派出精銳部隊進行保護。
在大夥兒的心目中,這個大使館大概就是一個“貴賓館別院”,可能是人家老外不大喜歡“市井喧鬧”,很喜歡咱們的“田園風情”或者“淳樸鄉土”啥的,總之就是很文人、很詩情畫意的那種——這個論調很對諸位大人的胃口,眾人於是對一眾俄國使者頓生敬仰:果然不愧是大國使者啊!格調就是這麼出塵飄逸。
不過既然如此,咱們天朝上國,那就萬萬不可丟了面子,所謂“聞絃歌而知雅意”嘛,咱們泱泱中華人文薈萃,豈能連這個都不懂嗎?!所以工程立即上馬,免得人家說咱們滿朝文武都是一幫市儈。
當這邊轟轟烈烈忙了大半,負責全程陪同接待的禮部官員得意洋洋告訴慢世界找房子的伊霍諾夫斯基大使閣下:您老就甭忙了,這點子小事何必勞駕您,咱們大漢早已把大使館安排妥當,您就收拾收拾搬家吧。
可以想象伊霍諾夫斯基一行哭笑不得的神情,於是雙方不得不就“大使館”這一概念進行一連串的斡旋探討,當俄羅斯使者告訴大漢官員,所謂“俄國大使館”就是沙皇陛下在中國的領土,沒有經過允許,大漢國不得侵犯之類後,帝國禮部一片譁然:這還了得、這還了得,真他媽反了不是?!這幫子蠻夷真他媽吃了熊心豹子膽了,這邊還沒打仗,你們就盤算著割讓土地了,而且一開口就是京城,真當咱們大漢百萬雄師是擺設不成?!
於是談判立即破裂,禮部尚書李紱立即上書漢王林風,在他看來,這件事情根本沒什麼好談的,什麼叫“有辱國體”?什麼叫“喪權辱國”?如果說這件事情都能夠妥協,那他這個禮部尚書除了上吊之外,真找不出什麼別的辦法來“以謝國人”。
林風在這個事情上頗為為難,這個時候俄國使團在京城“割據”的事情已經傳遍朝野,一眾官員議論紛紛,這個時候他一時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事情,實際上關於俄國人常駐京城這件事情,大多數官員的看法就是“此輩蠻夷見中華強盛,心而慕之,於是遣質子而求庇之”,拿出當年李世民時代關於突厥、高麗那檔子歷史來比較,所以說這邊原來定下的基調就是:咱們大漢對他們得客氣而不失親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