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老家底中的老家底,他們早已準備鐵了心的跟著林風乾。
雖然林風來自後世,也上過大學,但就軍事學這一塊來說他基本上可以算是文盲。十七世紀的軍隊已經相當複雜,林風自掉入這個時代之後花了很大功夫才初步摸清楚當代軍隊的真實情況。
這裡不容迴避的就是關於那支火槍部隊的諸多缺陷,實際上對於這支新式軍隊,大部分軍官包括周培公和施琅在內普遍的不大看好,甚至就是瑞克上尉也不是很有信心,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武器的質量問題。北京武庫繳獲的那些火器原本是康熙為籌建京師正黃旗火器營而準備的,老實說這位皇帝的眼光不算高明,這些火器絕大部分都是火繩槍,相對於同時代的歐洲兵器來說差了幾個臺階。
火繩槍在中國也很有歷史了,當年倭寇侵犯海疆的時代就曾為明朝軍隊大規模裝備過,戚繼光的《練兵紀要》裡就曾提到過這種兵器,這位抗倭名將對它評價不高,論斷為“雞肋”,總的意思就是很有發展潛力但戰場價值不大,就戰果來看有時候還不如弓箭。這種武器發展到現在,歷經歷代能工巧匠的精心改進,雖然現在無論就射擊速度和射程威力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總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