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1 / 4)

“別、別!”林風擺擺手,微笑道,“你們要學什麼,朕是不干涉的,我看這樣吧,你們要學造槍就去學,要去軍校就去軍校,這些東西學了也沒什麼壞處,只是這裡面的這個主次輕重,那就一定要搞清楚了!”

第九章大國的崛起

第三節

漢元興七年,公元一六九一年。

漢甘陝大都督,寇北將軍趙良棟策轡緩行,在他身畔,數千名騎兵結成了一條長龍,在昏黃的夕陽下蜿蜒前進。

黃沙茫茫,草原大地一兜一兜的長草遠近點綴,給這片死寂一半的世界平添了幾分生氣。趙良棟舉起手裡的單筒望遠鏡,漫無目的地朝前方眺望——這個舉措是下意識的,也是毫無意義的,與其說是偵察敵情,倒不如說是掩飾他心中的焦慮。

西北的局勢不容樂觀。

林漢帝國於公元一六九零年完成了對長城以內廣大區域的統一,截至前日,朝廷的塘報已經明發了雲南、貴州各地道、府、州、縣的人事任命和地方收支大概。經過將近半年的整頓,原來散亂於華中、華南各地的軍閥部隊全部被朝廷總參謀部衙門改編,短短六個多月之內,近七十餘萬偽清綠營、農民軍殘部、土匪杆子、地主宗族的鄉勇民團,包括南周以及尚可喜的軍隊,大部被遣散回鄉,另外一部分,約莫二十五萬餘人則被分別為總參謀部和都察院接受,整編為八個軍以及各地都督、巡撫衙門的衙兵和都衛軍。

在統一戰爭中,瑞克、馬英、王大海、劉佬泗、王輔臣等眾多漢軍大將都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天下人廣為傳頌,在和他們旗鼓相當的朝廷重將之中,只有他和趙廣元、張勇、王進寶四個人被扔在北方,默默無聞地替帝國衛戍北方。

對於趙良棟將軍個人而言,這是一樁非常嚴重的事情。時下神州初定,大漢立鼎,海內晏安,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即將要在開國元勳之中論功行賞了,按照傳統的分封禮儀:軍功高莫過於野戰,大莫過於開疆,可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誰因為修碉堡死守捱打能得到什麼大功勞的,而他趙良棟,雖出身行伍,但卻一向孤傲自賞,自以為是象樂毅、陳慶之那樣的名將,曾經一度也曾督率萬餘大軍,北驅千里,打得韃子可汗望風而逃,象自己這樣的人,中華有史以來,除了衛青霍去病或者徐達藍玉等少數幾個,又有多少能比得上呢?!

然而令趙良棟心情沉重的是,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帝國,象他這樣的英雄豪傑也未免太多了一點。民間有句諺語:漢王旗下七大將,周趙馬瑞王劉張——周,是指總參謀長周培公;趙,是指蒙古將軍趙廣元;馬,是指破虜將軍馬英;瑞,是指色目人、羽林將軍瑞克?拉歇爾;王,是指平遼將軍王大海;劉,是指定南將軍劉佬泗;張,是指安西將軍張勇。

這是當今時代中國人的公論,是全天下人都承認的好漢榜排名,甚至連帝國朝野的官僚士林也是這麼認為,排行榜的這七個人,已經是註定要和這個龐大強盛的漢帝國同享大名了,不論林風是持怎樣的看法,在封賞元勳的時候,這幾個人肯定是要壓過同僚的。

然而這對趙良棟將軍卻無疑是非常的不公平,公心而論,不論是從戰功、地位以及軍方地位來講,寇北將軍和西北兵團都不會比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人遜色,而唯一不幸的是,他最為出彩的那一場忻州之戰,卻盡數被皇帝陛下的光輝所掩蓋了。

這是一件沒法辯白的事情,皇帝統兵親出,大戰葛爾丹,破敵於太行山麓,追亡逐北,功業蓋世,這是全中國人都知道的歷史,也是帝國政府的官方論調——他趙良棟身為人臣,難道還敢去和皇帝陛下爭風不成?!

這也就罷了,以趙良棟的本領,就算山西一戰讓給了皇帝也沒什麼,大不了重新在戰場上找回來就是,但可惜的是,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迫於準格爾汗威脅,林漢帝國於一六八八年組建了西北兵團建制,之前,兵團下轄第五軍、第十三軍兩個野戰軍以及陝西、甘肅兩行省的地方部隊,其中第五軍是兵團大都督趙良棟的本部第五軍,而第十三軍是平定四川之後,改編而來的南周部隊;皇帝林風不計前嫌,依舊任命降將王屏藩為軍長,授陸軍少將軍銜,號“昭義中郎將”,加上這支主力,西北兵團全兵團總兵力計四萬餘人,負責衛戍自安西州至慶陽府的廣大戰線,這條戰線橫跨甘陝,沿著草原山勢蔓延起伏,長達千里,兩側大都是一望無際的黃沙和草場,人煙稀少,道路偏僻,補給艱難,兩個軍四萬多人撒下去,幾乎冒了個泡就不見了,兵力窘迫到了極點。

所以,自去歲帝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