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觀鍾先生之策,確實聞所未聞,其監督制度,監督物件,都與列朝列代大有區別。臣以為,若我大明實施此策,確能改當前軍隊之弊端。”溫體仁把奏章合起來,然後侃侃而談。
崇禎皇帝聽的點了點頭:“朕也是這個意思。”
“不過,陛下,此策之中未言明軍需官從何而來,既要能不貪不枉,公正嚴明,又需教導士卒忠君愛國,而士卒多為粗鄙之人,需其口才甚佳才行。一軍好說,可若推而廣之,則軍需官之來源於何處?”
溫體仁一番話說的崇禎皇帝連連點頭,不錯,此等要求甚高。
溫體仁的話還沒說完:“軍需官隨軍而動,條件艱苦,此又限制軍需官之選取。如若不落實此等選拔之策,則空此策變為紙上談兵,甚惜。”
崇禎皇帝很是贊同溫體仁的觀點,之前自己還沒想到這個想法是好,但落實的難度卻很高。想了想,對溫體仁道:“朕現把鍾先生請過來,我們一起探討看看,是否能有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否則,此法棄之不用太過可惜。”
“陛下,臣以為,如若方便的話,是否詔兵部尚書孫承宗一起過來探討?原因有二,其一,此事事關全**製革新,兵部尚書理應參與;其二,孫閣老長年帶兵征戰,對軍事甚熟,有利補漏查缺。”溫體仁躬身諫言道。
這個奏章上的內容,崇禎皇帝是打算保密的,不想還沒有頒佈,就傳的風風雨雨,特別是涉及軍隊,如果到時候搞出事情來,就是大事情了。不過對於孫承宗,不管是鍾先生的推薦也好,還是這段時間來的表現也好,都讓自己很滿意。而且溫體仁說得也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提議。讓王承恩去通知孫承宗和鍾進衛過來主敬殿商討軍制革新之事。
鍾進衛接到通知的時候,真是既有點膽怯,又有點興奮,畢竟,他前世只是一個軟體開發的專案經理而已,雖說電視裡經常看到國家主席啊,總理什麼的。但現在是要和他們那個級別的人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