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權力企圖深入鄉村社會的努力,最早始於清末新政。但國家政權真正深入鄉村社會,卻是國民黨執政以後的三四十年代。執政以後的國民黨,內部面臨著**和地方實力派的挑戰,為了樹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國民黨一直致力於強化其政治合法化能力、軍事控制能力、經濟汲取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對國民黨而言,一個消極無為和軟弱乏力的基層政權是難以應付“內憂外患”的嚴重局勢的。特別是在幾次“剿共”戰事失利生,蔣介石認識到,要對付**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必須強化地方基層政權。
國民黨政權向基層社會的擴張和滲透,意味著基層官僚隊伍的巨大膨脹和基層政權組織成本的急劇上升。據40年代國民黨中央的估計,全國縣以下基層幹部至少在千萬以上。上千萬基層幹部從何而來?在科舉制度廢除二三十年之後,舊式文人紳士已退出鄉村政治舞臺,新式學堂畢業的知識青年大批湧向城市,廣大農村成為土豪惡霸的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唯一可行的途徑是撇開鄉村邊緣惡勢力,透過嚴密、高效的現代政黨組織和嚴格的意識形態塑造,在農村基層民眾中,培植一個認奉三民主義並富有能力和獻身精神的新的精英階層,重新建立一個國家政權、鄉村精英與民眾一體化的良性互動結構,來實現社會上中下三個層次的整合。這對一個現代動員型政黨而言,按理並非沒有可能,然而事實證明,國民黨沒能做到這一點。在戰前,國民黨黨員不僅人數有限,而且集中在城市和上層,農村黨員如鳳毛麟角;到40年代,國民黨組織規模雖然有所壯大,黨的組織也向基層社會有所深入,但從總體而言,國民黨不基層黨組織建設比其基層政權建設遠為滯後,前者始終是後者的附庸和寄生體。國民黨不是培養和派遣合格的黨員去充當基層幹部,而是不加甄別地將不合格的基層幹部和土豪劣紳吸收為黨員。同樣,40年代各省大批培訓和考試基層行政人員,其結果,亦不過為鄉村土劣勢力增加一層護符而已。
對國民黨政權而言,土豪劣紳對地方資源的壟斷和對國家權力的侵奪,無疑有礙於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控制和對鄉村財稅資源的汲取,為此,蔣介石在30年代初一度頒發《懲治土豪劣紳條例》,河南、湖北、江蘇等省也先後動真懲處了少數恃勢怙豪的土豪劣紳,然而,由於國民黨政權無力派遣一支數量龐大的官僚隊伍深入鄉村,充實基層政權,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基層統治秩序,抽取鄉村人力和財稅資源,國民黨仍不得不借重和仰仗土豪劣紳勢力,以遂行國家對鄉村社會的動員、汲取和控制。土豪劣紳以國民黨政權所賦予的區鄉保長等職位為工具,以國民黨政權所興辦的各種“新政”為藉口,以國民黨政權動員和抽取鄉村人力物力資源為契機,充分發揮他們掠奪性和壓榨性的一面。其結果,國民黨政權愈深入,土豪劣紳僭取國家權力的機會愈多,隊伍愈龐大,農民所受的壓迫愈強烈。國民黨唯有聽任那些土豪劣紳勢力恣意分掠地方社會的權力和資源,而無法加以控制和駕馭,以至於出現縣政府對之“防不勝防,撤不勝撤”的無法收拾的嚴重失序狀態。農民賦稅負擔日益苛重,政府權威失墜,社會動盪混亂。正是這種惡性膨脹的無組織力量,最終吞噬了國民黨基層政權的基礎。。。。
評湖南農民運動調查報告
這是老毛湖南農**動調查報告,是與老毛自己的《尋烏調查》、費孝通老先生的《江村經濟》一樣,對過去中國農村最為權威的調查報告。
細細比較三個調查報告,老毛的兩個調查偏重於政治角度,而費老的調查報告較為全面客觀,學術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看了下老毛的《湖南農**動調查報告》,首先,感到運動開展十分迅猛,從1926年1月到1927年,湖南農**動從無到有,全面爆發。且在1926年1月~6月,還在趙恆錫統治下,6~9月還處於戰爭狀態下,在短短一年時間,搞成喧天之勢,除了佩服老毛之外,就是感到這個運動太猛烈了。正如現在大家知道的那樣,中國是一個大國,很多東西不能劇烈變化,改革開放為什麼能夠成功,是最先在沿海5個經濟特區進行試驗,然後將成功經驗轉移到國內。而湖南農**動,一下行程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太猛烈了。
第二,運動爆發如此猛烈,毫無疑問什麼牛鬼蛇神全都跑出來,一些右派評論為一種**運動。比如湖南100多個縣,那樣多農業協會會長的培養,鄉協會會長的培養,都是一個問題。運動爆發這樣猛烈,那有點像插旗運動,只要我將旗子插在這裡,這裡就是我的地盤,這裡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