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出現不遵守秩序,有的時候,竟然訴諸與民粹。
認識事務,是需要慢慢認識,很多好的東西,執行過程中還是需要與當時環境相結合,未來好的東西,不一定在現在就好,所以,大家需要在議事過程中學會妥協。
聽到唐紹儀演講,這讓參議員羅文頗為贊同,特別是看到義大利、德國由於國人趕到議會議事程式過慢,慢慢喪失信心。想到自己曾經因為一項法案不符合自己意見後,在討論過程中,多次堅決反對,導致法案透過失敗,從而讓國會受到批評後,雖然羅文當時感到非常得意,但是在與美國同行探討的時候,大家認為,羅文這種行為,是讓國會蒙羞,是需要譴責的。
在訪問過程中,聽到美國、英國同行如此評價自己行為,羅文感到陣陣羞愧,所以,對唐紹儀所言,大家在議事的時候,需要妥協表示贊同。
為了彌補往日過失,在聽到唐紹儀發言後,羅文提出,應該制定議員議事章程,對違背議事規則的,則透過譴責方式,或者暫停議員資格方式,以約束議員行為。
不過,另一位議員提出反對意見,在國會議事過程中,大家都是議員,你想要議會形成決議,譴責不守規則議員行為,如此必然非常困難,所以,該議員認為譴責方式執行難度較大。
傍邊一位議員提出一種見解,聽說在美國、英國最先開會的時候,大家在議事過程中,也是相互之間頂牛,但是成立了一個監督機構,來評價與監督議員行為後,議員才逐漸恢復理性。
羅文一聽,認為有人監督議員行為,不是侵犯議員的權利,但是提案議員認為,議會是代議機構,議員代表人民利益行使監督職責,這種對議員進行評議的機構,符合人民的監督行為。
討論透過決議,規定議員議事行為規範,由考試院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按照議員議事行為規範,對議員行為進行考核,對每年考核名次落後的議員,則向社會公佈。
一位國會議員汪援甲認為,如今國會議員存在好高騖遠的心理,認為自己是國會議員,認為自己代表了人民,在國家運作過程中應該享有各類特權,而不知道自己離人民期許相差甚遠,而不知道自己很多行為乃國民所深惡痛絕的,因此,希望國會議員更多關注民生。
要求所有國會議員每年至少有100天在選區生活,為選區人民服務,以便更多的關注民生問題。各級政府,對國會議員,省議員、縣議員提交的民生問題,應該優先處理,對國會議員提出的問題,若不能立刻處理的,必須給出書面報告,並解釋原因。
張瀾認為,在國外,國會有很多國會機構,如國防委員會,外交委員會,內政委員會等等,由專業人士擔任,而我們國家,由於受到過去教育影響,很多人基本上認為自己是通才,各個委員會都參加,如此造成議事不專業,監督不專業。
現在成立多個專門委員,相關專業問題討論主要限於專業委員,如此既保證了參政議政監督的專業性,也避免很多非專業性發言,從而講著講著,馬上戴高帽子,情緒性發言。
一般事項由專業委員會討論,專業委員會透過形成決議,對跨專業問題,對政治問題,對法律法規問題,如此才在全體會議討論表決。
張瀾認為,在國會組織架構法中,應該透過相關決議,規定一名議員,最多能參加4個專門委員會,而你在參加專門委員會的時候,必須是該專業畢業,或者在該專業中參加了3年以上工作,如此才能為行政提供專業意見。
否則,大家都認為,我是國會議員,我的權利來自於人民,老子天下第一,如此必然導致很多議案在協商過程中失敗。這當即引起眾人譁然,因為中國人普遍認為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大多數人都非常自負,但要一下認識自己缺點,顯然變得不太可能。
但是,畢竟大家在議事過程中,深受其害,一些人明明不懂,但是裝得是專家,所以,大家討論後,多數人認為還是有必要,最後也逐步透過。透過多種措施,透過兩年的的整頓,過去那種扯皮現象,過去議事過程太慢現象逐步解決,大家慢慢習慣了新的議事方式。
看到議會逐步建立起權威,軍方人士,政府高層人士不再如過去那樣,要求如德國、義大利那樣解散議會,楊興方慢慢放下心來。看到國會打架現象基本得到根治,國會逐步樹立起權威,楊興內心感到大為寬慰。
第667章 鬱悶的溫司令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好訊息傳來,中國人自造的巡洋艦已經建造完成,正需要試水。正如前面所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