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3 / 4)

小說:愛國軍閥 作者:負債賭博

心,實非會議本旨

見張勳如此,各代表等本無成見,樂得隨聲附和,共表贊成。

張勳大喜道:“諸君統熱心為國,見諒鄙忱,鄙人當感佩不置,此次回省,應請轉達貴將軍貴都統,互守此約,幸勿背盟!”各代表又喏喏連聲。散會後,由張勳盛筵餞行,並分贈贐儀,歡然送別。各代表鼓舞而去。醉酒飽德,自然快意。此次會議,時人稱為七省同盟,就是直、皖、晉、豫及關東三省,稱作七省。所有特別區域,不計在內。

張勳因會議告成,樂不可支,以為北方各省督軍都維自己所命是從,自己是繼袁世凱之後的北洋軍的接班人,自己亦可藉助督軍會議,而復辟清室。

當即通電各省,詳述會議情形,及錄示十大綱,要求同意,這便是武人干政的濫觴。從此軍閥風潮,搖及全國,稍有變動,即關大局,北京的大總統,好似傀儡一般,不似那袁總統得勢時,一呼百諾,遠近風從了。

現在總統黎元洪、總理段祺瑞因為對德宣戰問題發生爭執的時候,張勳等人以為時機已到,分別與黎元洪、段祺瑞勾結,最後竟然以督軍團的名義彈劾國會。

原來段祺瑞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必敗,協約國必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就曾經想加入協約國作戰。

段祺瑞可以說為了加入戰爭,用心良苦。

在一戰剛剛爆發的時候,袁世凱、段祺瑞就想參戰,並且以此為契機收復膠州灣,但是當時雙方都有脾氣,再加上日本在哪裡搗鼓,就是硬不讓中國參戰,也不承認中國宣戰。

但現在情況變了,經過幾年消耗,就像馬恩河戰役這些大戰役,一戰下來,死傷幾十萬幾十萬的,歐洲這些小國那個受得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這一資源在歐洲人眼中那就值錢了,再加上美國在1917年也準備參戰,大家知道,美國最不缺的是錢,最擔心的是死人。

於是乎,過去都沒有正眼瞧瞧的中國,現在是香餑餑,美國等要求中國宣戰。

德國又害怕中國宣戰,要知道,只要經過相同訓練,就是3箇中國人換一個德國人,德國人也受不了。如果來上幾十萬,上百萬的中國人,若在經過英國法國美國訓練,那麼可以這麼說吧,德國馬上翹辮子。

於是乎,有傳言德國反對中國宣戰。

而在袁世凱死後,黎元洪長期受到段祺瑞招呼,本來就是氣,現在看到段祺瑞要打仗了,當然不敢,聯合國會中議員,否決了段祺瑞決議,並將其罷免到天津租界當愚公。

大概長期受段祺瑞的氣,這下馬上解放了,黎元洪電文非常有意思:段總理任事以來,勞苦功高,深資倚畀,前因辦事困難,歷請辭職,疊經慰留,原冀宏濟艱難,同支危局。

乃日來閣員相繼引退,政治莫由進行,該總理獨力支援,賢勞可念。當國步阽危之日,未便令久任其難,本大總統特依約法第三十四條免去該總理本職,由外交總長暫行代署,俾息仔肩,徐圖大用,一面敦勸東海出山,共膺重寄。其陸軍總長一職,擬令王聘卿繼任。執事等公忠體國,偉略匡時,仍冀內外一心,共圖國是,本大總統有厚望焉!

這道電文,頒發出來,全國皆愕然。看到電文的署名,除黎總統外,就是代理國務總理伍廷芳副署,大眾更覺驚譁。

這個大概非常奇怪了,在孫中山搞出的《臨時約法》中,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利,竟然規定,總統任何命令,都需要總理副署方有效。

如此這般,很多民國奇聞奇事,那就不新奇了。

如此這般,要罷免總理的話,仍然需要總理副署。大家想想,如果要撤掉你總理職務,誰又心甘情願,誰又可能副署呢?

就拿美國克林頓白宮門曝光,**貪汙**不斷曝光,若是讓他二人自己趕自己下臺,可能嗎?

不久,段祺瑞在到達天津後,也給各省發來電文道:卸職出京,暫寓天津,惟調換總理命令,未經祺瑞副署,將來地方及國家,因此生何影響,祺瑞概不負責〃

段祺瑞電文的意思非常明顯,我是被黎元洪非法調換總理的,如果你們不滿,你們找黎元洪去。。。。

第161章 群魔亂舞-張勳復辟

在這種情況下,〃此令由伍廷芳副署,不合法律。〃此外各省軍長,亦如張勳所言,陸續電詰。

看到段祺瑞電文,楊興知道,這是機會,央求在京的尹昌衡前去天津拜會段祺瑞,輸送誠意。

更為重要的,明確告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