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此言啊?”張遼問道。
“李儒大人曾經說過,關東眾諸侯表面會盟,貌似同仇敵愾,實則各懷鬼胎,特別是那盟主袁紹,嫉賢妒能,與左傲冉向來不和,此番左傲冉冒天下大不為保下將軍,如若將軍歸降了左傲冉,那還好說,如今將軍卻被放了回來,次日再去挑戰,想那袁紹定會百般詆譭左傲冉,就算不詆譭左傲冉,眾諸侯也斷不會再讓左傲冉出將了!”李儒笑著說道。
華雄聽完李肅之言,讚道:“李肅大人之才不亞於李儒大人啊!”張遼、胡珍、藏獒等也紛紛表示贊同,李肅滿臉堆笑,得意非常,心中都樂開了花。
次日,華雄果真再次領兵出關挑戰,只不過這回帶出來的副將不是李肅了,而是換成了張遼,華雄再次在轅門外挑戰,很快,聯軍計程車卒就稟告到了袁紹處。
袁紹一聽是華雄又來挑戰,當下就按李肅所說那樣,詆譭了左傲冉一番,什麼你私助董卓,毀我聯軍剿賊大計,反正就都是這一系列的話語,而且從旁還有袁術添油加醋,好頓的詆譭,而左傲冉只是微笑面對,不發一言,最後還是曹操、陶謙、公孫瓚、孫堅從中好番的說和,這才算是平息了下來。
華雄乃是董卓軍麾下悍將,前翻連斬聯軍三將時袁紹就知其厲害了,他又不想平白損耗自己的實力,於是伏案問道:“如今就賊將挑戰,不知哪位將軍敢去應戰啊?”
北海太守孔融抱拳稟手道:“盟主,我麾下就一將,名喚張峻,擅使一對鑌鐵壓油錘,有萬夫不當之勇,前番押運糧草未到,如今正可斬殺華雄!”袁紹當下應允。
不多時,轅門小校來報:“報盟主,張峻將軍與那華雄戰不一合,便被華雄斬落馬下了!”
此時,站立在袁術身後的一位將領走了出來,此人身長九尺,劍眉星目,虎背熊腰,具有龍驤虎步之勢,一手拿著平頭狼牙棍,就是一雙眼睛有些略微的紅腫,兩眼一大一小,此人正是袁術手下驍勇善戰的大將俞涉,前番因押運糧草,所以才到。
“盟主,小將願斬華雄!”俞涉抱拳拱手請命道。
袁紹看是弟弟袁術手下的大將俞涉,就有意讓袁術立一功來將功補過,於是大喜道:“好!好!好!有俞將軍出戰,定能斬那華雄!”
可就在俞涉轉身要出戰的時候,從冀州刺史韓馥身後走出一人,此人高大威猛,不比俞涉矮小,只見此人已出來抓住俞涉的左手道:“賢弟,身患重病,不宜前去,待某先去會會華雄小兒。”抓住俞涉左手的不是別人,正是韓馥手下的上將潘鳳是也。
“兄長,股下生瘡,騎馬不得,無馬何稱將呼?兄長不用多說,國家興亡,匹夫有則,我等食君之祿,其可坐事不管?而我只不過患上眼疾小病而已,並無大礙。”俞涉扒開潘鳳之手,往外走去,原來這俞涉右眼如此紅腫是患上眼疾,難怪會腫起來一大一小。
而坐立在一邊的左傲冉卻愣住了,怎麼?!這潘鳳和俞涉二人竟是兩兄弟啊!?
其實俞涉和潘鳳兩人是義結金蘭的兄弟,俞涉從小武藝了得,當時可是無人可及,弓馬嫻熟,18般武藝皆通,具手裂虎豹之能,且能拔千斤巨鼎,青、徐、兗三州治內無人可及,後來在渭水之畔巧遇潘鳳,兩人大戰一個時辰不分上下,而後兩人十分投緣,就義結金蘭了,人稱“玉面霸王”,涉自16歲投奔袁術以來建功無數。
望著消失而去的俞涉,潘鳳來到戰鼓旁,挪開敲鼓士兵,拿起士兵手中的兩根鼓棰,親自為俞涉助威,頓時,鼓聲大震,猶如即在耳邊響起一般。
俞涉催馬出營,見華雄手提長刀,已站立在自己面前,俞涉見華雄氣勢非凡,暗自嘆道:“敢於單人挑戰群侯,這華雄還真乃猛將也,天下少有對手,今天能於此等人過招,就算死也無悔啊!”
俞涉沒有和華雄多說,催馬上前大戰,兩人剛交戰兩個回合時,戰場之上忽然大風吹起,風沙席捲,俞涉一下子眼疾復發,看不清四周,華雄眼尖手快,轉到俞涉身後,將其一刀斬於馬下。
隨即轅門小校來報:“俞涉將軍戰不三合,被華雄一刀斬了!”
“什麼!?”袁紹和眾諸位諸侯大驚失色,唯有左傲冉面色平淡。
袁紹看向了弟弟袁術,那意思是:“靠!你也派個厲害的啊!這不是丟我們袁家的臉嗎?”袁術尷尬的笑了笑:“靠!你以為我不想啊!我這裡就只有俞涉厲害點,紀靈又不在!”
潘鳳眼見自己的結義兄弟被殺,也不顧的自己的身體有礙了,連忙回大帳請求出戰,一邊韓馥更是站出來說道:“此人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