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所得田地和人口資料,宇文融與烏蒙開始仿大唐制授田,不過,在寧遠沒有永業田,土地的所有歸寧遠政權,每戶所授的田地在戶主死後都得歸還重新分配,軍功田以一定年限為期。
新制度的存亡在於人口與土地的比例,當人口大量增長,而又沒有新土地來源,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加劇,那麼這個制度也就到了壽終正寢之時。
這個侷限性李懷唐看到了卻沒說,至少新制度的實行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土地兼併和壟斷的進度,而,李懷唐需要時間,當一個生氣蓬勃的工商體系形成之後,或許,土地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不得不承認,經濟方面,宇文融很有一手。僅僅是從農田的長勢判斷,李懷唐知道他年末的收入將大幅增加。
聽著宇文融的介紹,李懷唐知道,今年石國的農田較之以往的種植面積增加了兩成,而且畝產量也大幅上漲四成。收成之後,寧遠全境將無飢餓之憂。
“怎麼會這樣?”李懷唐疑惑不解。土地不會因為姓伊捺還是姓李而自己提高肥力,更不會為了祝賀李懷唐的入主成功而奉上額外的獎賞。
“胡人粗獷不善管理,農田使用浪費嚴重,而且,因為土地多屬於貴族,耕作之人多為奴隸,基本上相當於我中原前年之前的農奴制,故而生產積極性不高,打理農田的水平低下,還有,他們的認識原始而落後,播種的選時,施肥,灌溉等等都摸不著門道,以致於產量很低。”
“今年顯得倉促,來年的產量會更高!”宇文融樂呵呵地補充道。
李懷唐拔起一支麥穗嗅了嗅,道:“先生之功不亞於開疆拓土,可惜不方便給先生相應的榮耀,這樣吧,以去年的產量為基數,從明年增加的產量中十取一作為先生的賞賜!”
宇文融不禁乍舌,要知道,明年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