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份是“給使”,就是供人役使的僕人。許多人認為宮中的給使一定是太監,但據史書記載,有很多給使都曾經外放做官,也娶妻生子。像隋文帝的給使李圓通外放後一直做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他的兒子叫做李孝常,是唐朝的大功臣。孫權、劉備等人的宮中都有這樣的人,也曾有人被外放做官。這樣看來,張泓很有可能是賈南風以給使的名義召進宮來的能人,就好像雍正皇帝做親王時在府中所藏的鄔思道一般。
賈南風急向張泓求主意。張泓笑道:“這有何難?就直接用平常的白話來答卷,只要答的還能將就,皇上一定不會懷疑。”
賈南風聽了大喜,急忙把卷子雙手捧到張泓面前道:“將來的富貴,必與張公共享。”
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就誕生了。經過我國曆史學家堅持不懈地研究考證,“白話文”的最早淵源已追溯到唐代,這還多虧一些敦煌史料的幫助。實際上人們忽略了《晉書》中的這句“不如直以意對”。僅僅六個字,便把白話文的起源時間又向前推了四百年。而這本書就經常擱在史學家們的案頭上。
司馬炎看到了這個白話文,雖然文采相當的差,但中心思想卻很正確,表詞達意也比較通順。於是認為司馬衷還是有能力守國的,便把換太子的事又擱下了。除了賈南風的努力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在鞏固司馬衷太子位的政治鬥爭中出了一把力。此人就是司馬衷的長子司馬遹。原來,太子司馬衷大婚之前,司馬炎擔心自己的兒子不懂夫妻之事,便把自己的老婆之一,才人謝玖調往東宮侍寢。謝玖是去教司馬衷成人之禮的,那謝玖應當是這方面的專家。謝玖又是跟誰學的?那當然是司馬炎。太子大婚之後,由於賈南風的排擠,司馬炎便讓人把謝玖接回宮中來住,回來後竟查出有孕在身。這個兒子到底是司馬炎的還是司馬衷的,到現在還是一個歷史難題。反正太子司馬衷的第一個兒子就在這樣的複雜情況下出生了。
司馬炎為自己的太孫取名司馬遹。司馬遹從小就表現出超過同齡孩子的智慧,這一點和他的父親司馬衷恰恰相反。這又讓我們再一次對他生父的身份表示懷疑。司馬炎十分喜歡自己的這個孫子,經常帶在身邊。有一天晚上宮中失火,司馬炎登樓觀望,五歲的司馬遹拽著爺爺的衣袖把他拉到暗處,並說:“黑夜裡應當多加防備,不能讓火光照到您身上,這樣很危險。”這讓司馬炎對這個孫子刮目相看。
還有一次,司馬炎帶著孫子司馬遹來豬圈參觀。司馬遹見了膘肥體壯的豬說道:“豬已經長得這麼肥了,為什麼不殺掉以犒勞諸臣,而讓它們在這裡浪費糧食呢?”司馬炎聽了十分舒服,常常對群臣誇讚自己的這個孫子,稱這孩子一定能讓晉朝興盛。由於十分喜歡這個孫子,司馬炎對太子司馬衷也就有了幾分好感。
太子的地位就這樣穩固了,但賈南風的地位卻遭到一次嚴峻的考驗。賈南風生性好妒,這一點和楊豔皇后極為相似,甚至超過了楊豔皇后。謝玖後來帶兒子回到東宮,賈南風便把謝玖幽禁到別宮,謝玖不但不能見司馬衷,就是兒子司馬遹也見不到了。賈南風又命心腹宮婢監視東宮的其他嬪妃,任何人都不得與太子親近。司馬衷雖然對這個醜老婆十分滿意,毫不嫌棄,但有時候也要偷一回腥。這方面他還是不傻的。後來就有一個姓鄭的嬪妾懷上了司馬衷的孩子。賈南風聽說後大怒,抄起一把長戟直奔到鄭氏宮內,見到鄭氏後用戟把鄭氏肚子劃開,鄭氏當即撲地而亡,未成型的孩子從肚中掉出。
這一下可惹了大禍。司馬炎聞報大怒,命將賈南風廢掉,關在金墉城。金墉城是曹魏在洛陽西北角築的一個小城,原來建此城是想在洛陽受到威脅的時候構成掎角之勢,予以馳援,但是金墉城並沒有發揮軍事上的作用,卻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成了一個關押政治要人的高階監獄。
這時,賈南風平時累積的人脈發揮了作用。賈南風一直在討好楊家,而作為太子黨的楊家也知道賈南風的存在對鞏固司馬衷的太子位是十分有利的。於是楊家人紛紛到司馬炎那裡為賈南風求情。皇后楊芷說:“嫉妒是婦人的本性,因為太子妃現在年少,所以脾氣火暴,等長大後,肯定會改。”這又是當年楊豔皇后的那一套理論,童心未化,大器晚成。楊家三公也說,賈充是為您立過大功的,賈充剛剛亡去,您就忍心把他的女兒打入冷宮,終身監禁麼?
要說司馬炎的確是個很講交情的人,在眾人的勸說下他又將賈南風放了出來,也為自己的江山留下了一個大禍患。其實司馬炎為自己江山埋下的定時炸彈還少麼?大封同姓王,解散全國軍隊,讓傻兒子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