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簡單談談這些,以後再補充一些內容。
(根據談話記錄整理,並參照本人長文補充)
與藍翎談周揚
時間:1993年8月2日
藍翎——紅學家、作家
李:你最初見到周揚是在1954年《紅樓夢研究》批判開始之後吧?
藍:是的。1954年毛主席作了關於《紅樓夢研究》批判的批示後,周揚把我和李希凡找到文化部談話。大意是說:不要滿足,不要驕傲,至少掌握一種外語。文章寫得粗糙不要緊,我年輕時也寫過。
李:在見到他之前,你怎樣看他?
藍:周揚在我的印象中,從一開始學文藝,就作為正面形象。他是解放區文藝的代表人物,這是歷史造成的。從歷史上看,這個擔子只有他能擔起來,其他人都不具備這個條件。周揚在1956年前後對出現的一批青年作家感到很高興。他對年輕人鼓勵,愛才方面還是不錯的。丁玲對我就很冷談,她大概認為是周揚一派的。
李:你認為他的素質如何?
藍:他有政治頭腦,也有學問,把這樣的擔子放在他身上,從各方面來看,是恰當的人選。在複雜的歷史中,註定在這個位置上要產生悲劇,不是個人的事情。
李:雖然歷史條件不是個人能決定的,但個人還是能在一定範圍內發揮個人的作用。
藍:我相信在他的思想中,階級鬥爭一定從來沒有放鬆過。他經過30年代,經過延安整風,他不會放鬆的。不過,解放後一系列的大批判,也未必在他的意料之中。一切來得太快。批判電影《武訓傳》好像也針對他,至少與他有關。現在回過來看,他不是最早的“左派”。《武訓傳》批判之後,又批蕭也牧的小說,接連不斷的鬥爭就開始了。
李:在思想實質上,不管怎麼說,他應該是理解和支援毛澤東的各項政策的。當然,每個階段每次運動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
藍:1954年《紅樓夢研究》批判,開始沒有對著胡適,只是批俞平伯,而且也對著周揚。後來發展到批判胡適。周揚做報告《我們必須戰鬥》,這是動員令,夾上批胡風。我想這時的周揚處在複雜的位置上。出面的是林默涵、劉白羽、何其芳。他這一次站在指揮崗位上。
李:能不能這麼說,處在領導崗位上的人,自己能動性的發揮,會在區域性範圍裡決定事態的發展和前景。
藍:對於周揚領導的文藝界的運動,當時我就感覺到有宗派問題。特別是把胡風搞成這樣,他不能推卸責任。對這個事情林默涵、劉白羽、張光年他們的責任要比他小。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當然不懷疑周揚反映的情況。不過在這些運動中,也有複雜的歷史因素,是他自己的位子決定的。運動發起後,態度堅決,旗幟鮮明,鬥得熱熱鬧鬧,開始形成了他的一套人馬。在政治鬥爭中始終處在領導崗位上,這就決定了必然會成為悲劇性人物。幫助他做具體工作的是林默涵、劉白羽、張光年,後來還有郭小川。寫理論性總結文章的則是何其芳。
李:這樣一些人實際上在“文革”前的十多年裡,主宰了文藝界的存在狀態。文藝的繁榮也好,凋零也好,我看也在於一些具體方針的貫徹。我這樣說,當然不是忽視毛澤東佔據統治地位的思想的決定性作用。譬如,在反右中,對不同的人,周揚還是會採取不同態度的。他對你怎麼樣?
藍:我劃右派時聽說他不同意。根據袁水拍、林淡秋的說法,他說過能不劃就不劃。劉甲寫了一大版批我的文章,送到周揚那裡,給退回來,沒有讓發表。看來他並不希望我一下子栽倒。不僅他一個人,60年代初我摘帽子後,寫信給中宣部和喬木、周揚、林默涵,反映工作情況。信批給河南省委,才調我回到文藝界。
李:在運動中他是否有矛盾心理呢?
藍:我覺得應該看到他在政治運動中矛盾的心情。舉例說,在反右中,周揚對陳湧是矛盾的。自延安起,他一直比較欣賞陳湧,陳湧也公認為周揚的理論骨幹。在鳴放時,陳湧寫了不少文章,為此受到了批判。還有秦兆陽,對他的批判,周揚也是矛盾的。
李:這種矛盾,是不是由於他身上具備的文藝家的氣質所決定的?
藍:我願意這樣去理解,而且我相信這也符合實際情況。別看周揚在運動中態度堅決,但心裡還是矛盾的。從1949年1957年,再到“文革”爆發,周揚地地位沒有變。表面上看,每一個運動中他都堅決執行,可他也矛盾,不可能完全無條件的按照毛澤東的步驟辦,這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