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直以來,桂太郎卻能巧妙的安撫著這幾位元老重臣,在伊藤博文遇刺之後,這四個主子變成三個主子,而桂太郎仍然能安撫這三位元老重臣。而到了這個時候,事情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是他伺候三個主子,而是三個主子去安撫他,內裡究竟是什麼原因,所有人都明白。
必須要有人為將來的媾和承擔責任,上一次是伊藤去承擔了,為此他付出了生命為代價,而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明白,這一次日本會失去更多,這個時候,無論是首相或是內閣都是不宜撤換的,因為沒有人願意去承擔這個責任。
被國民指責為“無能”的桂太郎同樣想辭職了事,可他卻辭不了職,同樣的,這也包括他的內閣,在這個時候,三個主子捆綁著桂太郎,而桂太郎同樣也捆綁著自己的內閣。
日本只能去議和,從而確保日本的存在,儘管表面上,日本舉國上下看似進行著備戰,可是事實上,無論是元老重臣或是內閣要員以及政府官員、陸海軍高官,都明白這個事實是無可改變的。
儘管桂太郎想辭職,不願意再出任這個首相,但是在面對三位元老重臣的時候,他依然還是相當謹慎的。
10月16日,當他在接到駐英公使林董的電報後,在第一時間就趕到元老重臣——山縣有朋,向山縣報告中國政府提出的議和方案。儘管美國意識到問題更早,但是相比於比美國的討論,英國反而是迅速向日本提交了議和方案,在英國政府看來,這個沒有一絲現實意義的議和方案,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討論。
山縣有朋認真的看了由電報譯寫的公文之後,沉默了很長時間,而在他沉默的過程之中杜太郎,可以清楚的看到山縣的臉色非常複雜,他的神情時而凝重,時而嘲諷,時而又帶著一絲悲色。
“他在想什麼?”
桂太郎在心裡自問一聲,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答案,山縣就是這麼一個人,或許他是一個軍人,是一個武士,但是他的心思卻比很多政客更為複雜,也許,只有死去的伊藤才能猜出他在想什麼。
而在沉默良久之後,山縣有鵬抬起頭,看著桂太郎一臉狐疑的說道,
“在人的記憶之中,這是世界歷史上,最為苛刻的,甚至是旨在滅亡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提出如此苛刻的議和方案。”
在伊藤去世之後,儘管尚有三位元老重臣存世,但是在這三位元老重臣之中,影響力最大的只有山縣,這位陸軍元帥,尤其是在海軍盡覆之後,更能體現出他的價值來。
桂太郎用力的點了點頭,在他看來,這份議和方案根本就是一件所難以理解的事情,所以他也無從正確的回答山縣的問題。
山縣有鵬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也沒有期待桂太郎能回答自己什麼問題。剛才應該只是他在那自言自語而已。
“不過,這到底是中國人的試探,還是說中國人根本就沒有一絲議和的意願呢?”
儘管嘴上喊著“在這場關係日本存亡的戰爭,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必須要為了自身的生存而戰鬥到底。日本國民必須要下定決心以二千五百年來天賜的世代相傳的皇室為中心,男女老少團結一致,誓死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但是事實上,他同樣也明白,現在的日本已經失去了最後一點本錢,唯一的本錢在朝鮮,那是用來抵擋中國海軍失敗後,中國陸動陸軍部隊進攻朝鮮,從而贏得陸地優勢,最終雙方媾和結束,又將形成一個不敗不負的局面。
為了避免這種“不敗不負的尷尬”,陸軍出動了幾乎所有的精銳力量以及所有的火炮,沿中朝邊界布屬工事,過去日本人不知道什麼是工事,可是這一次卻學著旅順和中國人的野戰工事,構建出一條看似有些神似的“堅固防線”,理論上可以阻擋一百萬中**隊持續半年的進攻。
可是現在,集中在朝鮮的近五十萬軍隊,卻成為日本在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敗筆,在聯合艦隊戰敗之後,他們即不能突破對岸中**隊的防線,又不能運回日本,以保衛日本本土,而在另一方面,本土的陸地防禦又幾乎為零。
“不好說,也許他們是在試探,也許是為了維護英美德三國的面子,以不可接受之苛刻條件拒絕議和”
桂太郎回了一個等於不說的回答。
“那麼中國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這十分可疑,在山縣有朋看來,中國人極為善長陰謀,他們比日本更擅長陰謀詭計,而這一次,任何判斷失敗,都是不能接受的,因為現在的日本不能承受任何判斷失誤造成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