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延伸到了的整個造船領域,尤其是象徵著國力象徵的郵輪業。
當時,英國有白星和卡納德兩家規模巨大的海運公司,德國則有北德意志…勞埃德和漢堡…美洲兩家規模同樣巨大的公司。如同英國的白星重視舒適而卡納德重視速度一樣,漢堡…美洲和北德意志…勞埃德也有這樣的側重區分,漢堡…美洲公司更重視其郵船的規模和乘客的舒適性。
德國為了和英國的茅利塔尼亞級郵船與奧林匹克級郵船競爭,竟然提出了三條超級郵船的工程建造,她們長280米,重52000噸,遠遠超過了英國的茅利塔尼亞級與奧林匹克級,他們這樣設想了,而且也這樣將他們空前的設想付之於現實,從而使得這三條巨無霸長時間佔據在世界上最大郵輪的寶座上,使得許多船面對這三條巨無霸而畢恭畢敬。
當英德兩國在軍艦、在海運展開競賽的時候,而地球上的另一個大洋卻陷入了沉寂,因中美海軍協定的緣故,中國放緩了海軍的擴充,甚至停止了主力艦的建造,但這並不意味著剛剛走向海洋的中國會放棄海洋。
另一個海上行業——海運業,同樣進入了中國的視野,在不能透過戰艦表達國家實力的時候,透過海運業亦是展現國家實力的選擇,在政府資助下,事實上就是政府企業的太平洋公司同樣開始了大規模擴充,而與英德公司不同,中國更注重噸位與載客量,短短五年間,前後多達六艘巨型郵輪進入公司。而排水量42000噸的“新東方號”,正是其中的一艘。
對於外界而言,航速高達30節的“新東方號”,是繼“致遠艦”之後,中國造船業的榮耀,與致遠艦的“拼裝”不同,“新東方號”的一切部件,都是國產的,它檢驗著中國造大船的能力。而事實上,於某種程度而言,“新東方號”同樣還是海軍的試驗艦,海軍在郵輪上試驗新式的輪機技術、試驗新式的焊接技術,總之,郵輪不過只是海軍進行技術積累的工具而已。
而在另一方面,郵輪可以在戰時加以徵用,充當輔助巡洋艦或者運兵船、醫護船,而“新東方號”則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一時間,先是被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