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風波掩蓋了內閣在內政政策上做出的重大調整。
儘管風波呈愈演愈烈之勢,但中國的執行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先是國會透過決議,同意接納“德屬東非”為“中華帝國東非屬地”,“德屬新幾內亞”為“中華帝國南太平洋屬地”,同時任命總督,而在另一方面,陸海軍擴充令亦得到下議院附屬同意,陸軍由106個師擴編212個師,海軍新建30萬噸主力艦,可以說,風波對內閣似乎沒有任何影響。
“任外界民意峰湧,而我等只面認真謀政”
身為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曾這麼對新聞記者說道,在風波呈現愈演愈烈之勢之後,國人反而更習慣性的關注著皇室的態度,而現在正值初秋,恰是皇家於紫金山避暑之時,這倒是讓避免了皇家捲入其中。
“梁啟超、楊度”
嘴邊唸叨著這幾個人名,陳默然的眉頭微斂,儘管在外界看來,自己這個皇帝似乎把一切都踢給了內閣和國會,但事實上,卻一直對這件事保持著高度的關注。
儘管從一開始就已經下定決心,讓袁世凱去當這個替罪羊,但當風波真的演現之後,人卻猶豫了起來。
“陛下,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河北、福建、遼寧、廣東、湖南、江西議會已經透過決案,要求內閣總辭職”
在查志清彙報時,他特意補充一句。
“這幾省,是民主黨和立憲黨佔絕對優勢的省份”
中國各省的政治勢力分佈非常微妙,民主黨和立憲黨佔據優勢這些地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工商經濟發達,事實他們是帝國經濟政策的最直接受益者,而地方計程車紳之所以支援民主黨,原因就是帝國統管經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而保皇黨佔據優勢的省份卻是相對保守的省份,工商業相對落後,但這反而更令地方士紳支援保皇黨,因為他們更希望政府主導工業專案落入本省,從而促進本省實業經濟發展,這同工商實業發達的省份形成的鮮明的對比,那些工商實業發達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