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1 / 4)

小說:滿江紅之崛起 作者:世紀史詩

模小的企業出售給大型企業,這場戰爭對於我們而言,不僅僅能一舉扭轉我國的經濟發展危局,同樣也將會改變中國的產業經濟模式”

陳默然看一眼管明棠,緩聲吐出一句話來。

“過去咱們是國進民退,現在卻是要國退民進”。

第22章 國退民進

第22章國退民進

“國退民進”

唸叨著這個詞,管明棠禁不住一愣,他詫異的看著陛下,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當初喊著要“國進民退”的正是眼前的陛下。

當初正是陛下拿出了以“計劃”為核心的“特殊經濟方針”,在當時不僅管明棠和德國顧問,甚至就連同一些國內工商業界人士都不贊同採用那種“特殊經濟政策”,但最終,特殊經濟政策充分證明了他的優點。

它可以更自覺、事先調節經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對經濟進行預測和規劃,製造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從宏觀上最佳化資源配置,對經濟重林結構進行調整和生產力合理佈局,能夠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可以規劃國內的經濟發展方向,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辦成急需工業,而且國家統一採購裝置、引進技術,又有利於降低採購和引進成本。總之,無論怎麼看,中國模式都是優點多多。

而在過去的九年之中,中國的經濟尤其是工業產生了一個奇蹟般地的量變,鋼鐵產量從帝國元年的120萬噸增加到1500萬噸,煤產量從400萬噸增加至6000萬噸,造船噸位從10萬噸增加至45萬噸,工業產值早在第一個四年計劃完成之後,就已經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60,中國實現了從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

九年的工業發展,使得中國可以生產任何一種型號的機械,甚至在某些工業領域還領先於世界,而這一切的都得益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殊經濟政策,可以說“計劃”是一隻看得見的手,是促進經濟的增長的強大動力。

儘管中國的工業發展成績顯著,但作為帝國工業的主管者,管明棠卻清楚的知道,曾經被視為工業成就那一系列的大型、超大型企業,在第二個四年計劃完成的時候,也就是從去年起,開始陷入了一個新的僵局。

而這個僵局正是中國特殊經濟體制帶來的僵局,在制定第三個四年計劃時,國內對此就曾產生過爭論。

這時陳默然從桌面上拿起一份報告,只看那份報紙,管明棠便知道,那是自己寫的報告,是要求將一些企業出售給民間企業的報告。

“第二個四年計劃實施後,隨著帝國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聯絡日益複雜,這種特殊經濟體制的一些弊端就逐漸暴露出來了。因為,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資源的配置是建立在這樣兩個前提上的:一是帝國計劃部門對社會的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全部資訊;二是全社會利益一體化,不存在相互分離的利益主體。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兩個前提越來越難以成立。”

念著這份報告時,陳默然在心下微微一笑,事實上,自己一直在等著這份報告,計劃經濟在初期充分顯現了他的威力,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自己制定的計劃經濟政策,想要實現中國的工業變革根本就是做夢,但好處多,壞處同樣也不少。

“而隨著公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公民需求極其複雜,變化極快,由此產生巨大巨大資訊量。另外,由於地方、部門、企業利益的相對獨立性,傳遞資訊中也有失真的情況。所以,中央計劃部門要準確懼到這樣巨大的資訊量,並迅速做出反映,編製成一個統一的、各部分相互銜接的計劃,並層層下達到基層單位去執行,根本就不現實。

而從利益方面來說,要求社會的一切經濟組織沒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和要求去執行計劃也是不可能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條件的變化,原有經濟體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合上手中的報告,陳默然看著管明棠。

“當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社會結構愈來愈複雜的時候,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它過分強呼叫行政的、政治的等非經濟手段來管理發展經濟,從而使國民經濟一再陷入“膨脹——壓縮——再膨脹——再壓縮”的惡性迴圈中而難以解脫,嗯,所以,現在時候改變了”

一句話吐出後,陳默然沉思片刻。

“過去的九年,國家主導工業成為這個國家的工業支柱,但是我們卻是抓大放小,一四計劃期間,我們的工業計劃主要是重工業計劃,186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