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新式速射岸炮,有152毫米口徑,也有120毫米口徑,射程都在10公里以上,對中型以上敵艦構成了威脅,但東西炮臺火力之後,中問仍然有2000來米的空擋,敵艦能順利透過,不能形成火力封鎖網。
身為光復軍參謀長的蔣方震親自坐海軍艦艇,詳細視察了吳淞口地形,看中了中間海域一塊小礁石,名為雞骨礁。於是便決定要在雞骨礁上建一座岸炮臺,這樣東、西炮臺加上雞骨礁中間炮臺,三者炮火完全可以封鎖航道。雞骨礁處在正中,既可同東炮臺火力交又,又可同西炮臺火力交又,成了扼守吳淞口大門的門閂。
但是在雞骨礁建炮臺談何容易,它露出海面只有一張,底下是由3塊暗礁組成的礁盤,它處在風口浪尖上,施工相當艱難困苦。建此炮臺的任務落在海軍工程大隊身上,初期施工毫無收穫,澆灌的水泥夜裡澆上,白天就被大浪捲走,白天澆上,夜裡又被大浪捲走.每次都只留下稀稀拉拉幾根鋼筋在浪中顫抖。
可在海軍無法保衛海疆的情況下,炮臺卻又非修不可。再難也要修,最還是一個老炮臺兵終於想出一個妙計,利用一艘舊船,在漲潮時衝進3塊暗礁的中心海區,然後就在船底上鑽洞,打入鋼釺,往船艙裡澆灌水泥,連船和水泥都固定在暗礁上,成為連線3塊暗礁的紐帶.再逐步利用退大潮機會向外擴張,不斷澆水泥,這樣基部就不斷擴大、堅固,就成了炮臺的基礎。有了這個平臺基礎,別的就好辦了。
老天下起毛毛細雨,江口一片漆黑中卻有一片燈火通明,攪拌車轟鳴著,穿著雨衣的海軍工程兵則沿著基堡向外扎著鋼筋、釘著板架,防海水水泥制混凝土不斷的倒在已要製成的厚達四米的框架內。
在炮臺工地旁泊停著的一艘船將幾噸、幾十噸重的裝甲炮臺基座吊運上臺基,在這片燈火通明之中,數以百計計程車兵似工蟻一般的忙碌著,當他們忙碌著的時候,一艘剛入吳淞口的美**艦上一名軍官,卻在一張海圖上描繪著什麼。
“廣東的虎門、珠江福建的廈門、浙江的定海、鎮海、吳淞口、還有江陰、鎮江、幕府山幾乎半個中國都在修建堡壘炮臺”
放下手中的地圖,保羅?瓊斯的眉頭皺成了一團,這一次沿著中國海岸的考察,卻意外的發現全中國都在修建海防要塞,叼咬著鉛筆時,他又看了一眼在香港靠港時買的一份英文報紙。
“中國海軍部向阿姆斯特朗、克虜伯兩公司定購艦用雙聯12寸裝甲炮塔15座”
報紙上的報道讓他困惑了起來,難道中國準備建造戰艦?
心裡這麼想著的保羅卻又搖搖頭,中國現在並沒有建造戰艦的技術實力,可他們為什麼定購這些艦用炮塔,
“2月1日前完工交付”百思不得其解的保羅再次把視線投向那座小小的炮臺,他總感覺現在的中國似乎是在準備著什麼,或者說為某一件事做著準備,
“日本人到德國來向我們請教的是機器運轉的原理,和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他們總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各類體制結構,希望能回國謀求發展。而滿清的官僚對這一切似乎都沒什麼興趣,他們只是問槍炮的效能,以及價格多少,所關心的不過是買回的洋機器是否值當。因此日本必然是勝利者。”
或許正是得益於當年滿清的這種短視,對使得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兵工機械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並不算落後,江南海軍制造局,經過數月的擴建之後,位於上海的江南海軍制造局成為全中國唯一一座可以提供重型艦用以及岸防火炮的工廠,這系是仰懶那臺亞洲最大的蒸汽錘,一臺二十年餘年前從德國購買的3000噸蒸氣錘,正是得益於這臺大型蒸汽錘使得中國可以領先日本近八年製造出150毫米速射炮,並製造出305毫米岸防炮。
不過這臺在中國堪稱巨無霸的大型蒸汽錘在過去的幾年中,並未得到充分的運用,甚至於因為使用、保養不善造成鍛壓力下降,直至《辛丑條約》北方炮臺的拆除,海軍又無速射炮更換需求,這臺大型蒸汽錘始終處於半荒廢直到光復後,耗資十數萬元維修後,江南海軍制造局炮廠的這臺蒸汽錘再一次轟鳴了。
炮廠汽錘車間內,被軌道滑車吊著炮坯的汽錘轟鳴著,通紅的近兩尺粗的炮坯在蒸汽錘的鍛擊下,火星飛濺著,炮坯的材質隨之變得越發細密、均稱,在汽錘車間內,不遠處幾根已經完成加工的炮坯,正等著吊運至磨光車間。
“每天完成一根305密裡毫米海岸炮炮坯製造,到明年年初,沿海和沿江炮臺可以添制至少36門305毫米海岸炮”
雖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