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商場服務社,而張野已經起家這麼長時間了,部隊更是有了五年的發展。到現在也已經有了第一批年紀大的,已經無法適應高強度戰爭計程車兵即將退役。
索性,張野就讓這些年紀最大的人開始逐漸的轉入到建設兵團當中去,或是開汽車,或是跟著修汽車。當然了,這些都是一些沒能得到晉升的人。因為在中華帝國的制度中,只要你有才華,不被晉升的機率為百分之一。像這種三十歲左右的軍人,只要參軍的時間在三年以上的,現在起碼也得是個少校。
工廠負責人接過了裝車單,旋即看了下上面的內容,然後又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下來,最終將裝車單收回,用手寫了一張發貨單,以及貨物清單,分別蓋章簽字之後,這才又寫了一張條子,上面只註明三營六排負責押運。
做完這一切之後,負責人將這三張條子遞迴給了車隊隊長,隨後又從兜裡掏出了兩塊錢,一起交給車隊隊長,說:“鄭州那邊的暫時已經夠用了,這一趟你們運到中牟。聽說開封那邊的花生糕味道不錯,回來的時候幫我捎兩塊錢的,讓家裡的老父母和小子嚐嚐是個什麼味。”
“是,長官。”車隊隊長接過單子和錢,敬禮道。
像這種讓捎東西的情況在這裡更是時常發生,反正又順路,也浪費不了多長的時間,他們也樂的去捎一些東西回來,因為這在軍中已經成為了一種規矩,但凡是讓人捎東西的,你的批四分之一給人家。當然了,僅限於吃的。
中牟,位於鄭州與開封之間,其距離開封更近一些。按照修建鐵路的計劃,兩個最近的城市是同時開工的,從兩頭對接,如果人力和裝置足夠的話,可以從中間的點進行再次對接,以此來加快建造速度。
像現在的車隊,一個車隊有三十輛車,每輛車能拉十五根鐵軌,三十輛車加在一起,按照現在的設計,能建造一千四百零六米的鐵路。因為是雙向鐵軌,等於是要同時鋪設四根鐵軌。
“老肖,集合部隊走啦。”車隊隊長離開辦公室之後,便朝著不遠處的肖金峰大喊道。
“去哪?”“中牟!”
兩人呵呵一笑,各自忙碌著各自的事情。肖金峰接過調令,然後去交給自己的上級,然後由上級根據調令開具一張任務令,外出的時候偶爾會遇到稽查的,如果沒有任務令的話,那將會是很麻煩的事情。
上午十點整,車隊開始出發。三十輛拖拉機,外加兩輛拖拉機拉著一個排計程車兵,一輛拖拉機裝滿了燃料與一些維修配件以及四名維修班計程車兵。一共三十三輛拖拉機浩浩蕩蕩的使出了鐵軌制造工廠。
最近幾個月以來,這座工廠絕對是最忙的工廠,所產出的產品更是供不應求,上面甚至已經打算在其他地方在開辦一座這樣的工廠。畢竟鐵路需求實在是太大了,一座工廠根本就難以支撐。現在鋼鐵廠基本上已經斷絕了對外銷售,甚至嚴格控制了其他方面的鋼鐵需求,只全力供應軍工廠以及鐵軌制造工廠。
工人們更是恨不得天天加班,可鐵軌不是別的東西,諾大一個工廠,哪怕是三班倒,平均每個小時也就只能生產一百根左右,一天下來也就兩千四百根,總共三萬米的長度,鋪設的話也就七千五百米。
就目前而言,這種產量是不足的,僅僅只是修建一條從山東臨沂至河南鄭州的鐵路,就需要工廠不停的運轉半個月的時間,而這也僅僅只是直線距離,加上一些車站用軌,必要的繞路,分叉口的設計等等,則至少需要二十天的運轉。
一個工廠二十天不停地運轉才能供應一條鐵路的運轉,按理說這速度已經不慢了,可問題是,現在不僅僅只是再修這一條鐵路。現在的鐵軌基本都是在沿途城市挨個運送,一個車隊運送一次,然後換下一個點,送完一遍之後在從新開始接著送,直到徹底完工為止。
除了這個,他們還要往其他的地方送,例如臨沂至上海、杭州,至北平,等地區。(未完待續。。)
231章:要想富造鐵路
山東各工廠機器轟鳴,不斷的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品。而此時的中華大地上,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農閒之時,百姓們更是奮勇相爭,一個個的幹起活來就跟不要命似的,只要有人告訴他該幹什麼,他們保準一個勁兒的去幹,你不喊停,他們絕不會停下來。
一天三餐管飽,如果不要工錢的話,每人每天可以多領十個饅頭兩碗菜。工錢看起來雖然不高,可這也不低了。各地方政府為了防止中央政府來找茬,但苦於資金不夠。他們只能相出了這個辦法。
百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