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3 / 4)

小說:重生帝國崛起 作者:風雅頌

是舒服的很,不僅如此,幹活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質量同樣也越來越好。

今天,又到了要發工資的時候了,每個月的這一天,都是臺兒莊工業園區人氣最旺,聲勢最大的一天。

哪怕現在他們很多人都將錢寄存在工廠用來吃利息,工人們也會在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到財務部門那裡去檢視一下自己的工資是多少,然後再去辦理一個寄存手續。

而按照規矩,工廠是有吸納工人工資的權利,並且需要按照政府規定的利息進行支付。但是工廠沒有權利私自動用這筆存款,如果工廠想要使用存款,則必須要向工業園區提出申請,然後由工業園區組織工人代表進行聽證會,會議透過,則工廠可以動用這筆錢,否則的話,一旦被園區發現有人私自動用這筆錢,那老闆就等著破產吧。

但是這個月的情況卻出現了轉變,原本很多人都打算跟以前一樣,抽空到財務部去辦理一下手續,然後在繼續工作賺錢。反正只要他們用錢,隨時都可以取出來,只不過利息稍微少一點而已,方便又安全。

說句不好聽的,哪怕廠裡的財務部被人給搶了,那麼損失的也只能是廠裡,而不是他們。最終哪怕是工廠砸鍋賣鐵,也得把工人寄存在這裡的錢給還上。

徐氏紗廠,作為當初徐州地區最大的地主,徐德才其實當時也很被動,算是被趙克明強逼著一起合作。以他手中的幾千畝地,置換了這臺兒莊工業園區的二百畝地大小的廠房。

雖然機器什麼的並沒有讓他出錢,可這廠房卻讓他花了不少的錢。好在日後的收益越來越多,徐德才的臉上這才漸漸的恢復了以往的笑容。

經過一年的發展,早在半年之前,徐德才咬了咬牙,一口氣又將一年來所有的利潤,加上自己之前的存款拿出來買了二百畝地,以及相應的裝置。

徐氏紗廠剛開始的時候產量並不高,而且次品率也很高,這讓徐德才頭疼的要死。但是後來隨著技術人員的指導,加上工人越來越熟練,產量那是越來越高。而且半年不用交稅,更是讓徐德才狠撈了一筆。

而且在半年之後,徐德才也覺得沒什麼,商人交稅天經地義,如果當初不是張野強逼著他這麼幹,現在他哪會賺到這麼多的錢?

開始納稅的第一個月,徐德才的徐氏紗廠繳納了五多兩銀子的稅務,第二個月便增長到了七百多兩銀子,到了第三個月更是直接翻了一倍,直接繳納了一千四百多兩銀子的稅。而到現在,距離徐氏紗廠開業已經整整兩年的時間了,在擴充之後,徐氏紗廠現在每月都需要繳納五千兩銀子的稅。

而這,也僅僅只不過是他一個徐氏紗廠而已,如果不是產能不足,徐氏紗廠甚至能繳納更多的稅務。記得當時跟工業園區的管理層聊天,從他那裡得知目前整個工業園區每月的納稅總額大約在二十萬兩左右。

現在隨著全國的統一,預計在未來的幾年內,這個數額要翻上幾番,甚至更多。

徐德才因為深受其中,所以他自然不會去懷疑管理層的話,甚至他都覺得這管理層是不是把這數字給報少了?

就拿他的徐氏紗廠作比方,原材料的採購加上運費大約要花去三兩銀子,加上裝置的運轉,工人的工資,平均下來一匹布的造價大約在四兩半銀子左右。

徐氏紗廠將每匹布七兩的銀子賣出去,平均每匹布轉二兩半的差價。而那些商人們將布匹運回去之後,這個價格大約在七兩半左右,然後再以每匹布十兩的銀子賣出去。從中在賺取二兩半的差價。

因為定價是死的,帝國不允許任何人私自調價,所以,那些商人們每次拿貨都要到工業園區開具一份證明,然後再將這份證明交給當地政府,根據拿貨的數量,由當地政府進行稅務的徵收。

如果商人是在中華帝國控制範圍之外經營,則需要在工業園區直接繳稅之後才會放行。即便如此,這些商人們也很願意這麼幹。畢竟高額的利潤,哪怕回到各地之後再交一次稅他們也願意。

要知道現在市面上最便宜的布匹是日本人的布,而且質量很差,他們大概賣到十二兩銀子左右。英國人的貨質量稍微好點,但價格卻在十五兩左右。而徐氏紗廠的貨,質量跟英國人差不多,甚至還稍好一些,但是價格卻足足便宜了一半。

所以,自從徐氏紗廠的貨物上架之後,瞬間便被搶售一空。現在徐氏紗廠每一天都在加班加點的製造。要不是產能限制住了他們,徐德才甚至都想一個月給園區交十萬兩白銀的稅。

但是今天,徐德才卻很鬱悶的坐在財務部,雖然早就接到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