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戰壕和鐵絲網作為掩護,加上士兵的槍法精湛,至少比起對面的那些新軍士兵來說是精湛了許多,雖不敢說槍槍斃命,三槍打死一個還是沒問題的。
與此同時,對面也開始了進攻演練,四個隊共分成了四個批次,每次衝上去一個隊計程車兵,兩隊之間相隔大約五十到一百米之間,可以做到前後呼應,迫使敵軍無法切斷己方前後部隊之間的聯絡。
而後方部隊又可以給前方部隊提供一定的支援,威懾對面的敵軍,使他們不敢輕易妄動。
從目前現場的局面上來看也的確是這樣,防守的一隊沒有任何的反應,士兵們槍膛上彈,每人瞄準了一個目標,在沒有得到上級命令的前提下,沒人敢率先開槍,哪怕他們有把握擊中對方。
為了方便指揮與區別,張野將敵我雙方定義為紅藍兩軍,一隊為紅軍,對方則為藍軍。
此時藍軍的第一隊人馬已經出發,部隊打破了原有的戰術規則,士兵們衝鋒不在是排著整齊的佇列,而是採用了更加先進的散兵衝鋒戰術。
整個戰場上到處都是散落計程車兵,迫使紅軍增加防守區域,削弱紅軍方面某一區域內的防守火力。
單從場面上來看,袁世凱的新軍還算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先進,最精銳的陸上軍隊。當然了,在榮祿眼中看來的話,這種進攻的方式卻是很醜陋的。
在他看來,只有整齊的佇列才是軍容戰力的體現,只有大家排成隊,發出一種震天的氣勢,才能徹底的壓垮敵人的心理防禦。
藍軍距離鐵絲網只有五十米不到的距離,衝刺的速度卻在依然加速,紅軍方面依然沒有任何的反應。
理論上說,距離越近擊中對方的機率也就越大。
但是相應的,開火的距離越近,也就越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
不過在張野看來,這些都不算是什麼問題。
藍軍兩隊之間相隔五十米至一百米之間的距離就是紅軍最大的仰仗。
紅軍只要在第一時間內擊垮藍軍第一道衝擊隊形,那麼勢必就能壓制住第二道衝擊隊形計程車氣,哪怕只是一個短暫的壓制,對於戰場局勢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