諒是個窮童生。
一日,他在上學路上,於海寧趙家橋上小憩,不慎落水。
幸虧有個賣豆腐的老漢打橋上經過。他名叫陳明遇,人喚陳公。上天夜裡,他做了一夢。夢見趙家橋下有一青龍盤柱。此刻,他見有人落水,便急忙救起。高公以為吉慶,便將高諒領到家。
偏巧,陳公無子,只一女,便招為婿。
高諒與陳公女所生之子,嗣外祖父姓,取名陳榮。
陳榮稍長,承繼祖業,以磨豆腐為生。
陳氏,自陳某至陳詵氏,以傳十世。其族自明代中葉即發科,至明末陳遴帶頭降清,益受恩寵,官至極品,代有人才。三百年間,科舉中進士者二百數十人,僅清代就出了三朝宰相,各部尚書十一人。
帥承瀛與海寧陳氏,皆起身於豆腐世家。這種巧合,自然討乾隆介意。
乾隆與帥承瀛來到海寧陳家,“升堂垂詢家世”後,將帥承瀛喚到一邊,說道:
“帥愛卿,朕待你如何?”
帥承瀛聞聽,急忙跪曰:
“回稟聖上:恩寵如山,臣終生難忘。”
“既然如此,朕就不拿你當外人了。今有一事,與你商榷,你當守收口如瓶,不得外傳。”
“臣萬死不敢。”
“那就請起述話。”
“謝皇上。”
帥承瀛隨即站起。
乾隆說道:
“朕本次南下,絕屬家事。朝野所傳,大概你也有所聞。可是,本次來,仍然沒有見到最親的人,與前幾次的結果一樣,豈不令朕失望。”
帥承瀛對此亦略知一二,心照不宣。乾隆所說“最親的人”,即指所要尋找的親生父母也。
這會兒,帥承瀛聽了乾隆的話後,說道:
“啟票聖上:這次南巡,不同前幾次。這次到海寧,聖上所要見的最親的人已經見到了,願望已經達到了,臣早當祝賀。”
乾隆聽了,有些莫名其妙,問道:
“愛卿此話何來?”
帥承瀛湊前一步,悄聲說道:
“昨日同聖上來時,聖上曾去陳氏祖堂拜祭,不知聖上可看到了什麼?”
“在祖堂外間臥房處,見一雙木床,木床下放兩雙鞋子、一乾一坤。”
“那張木床可是陳氏先人臥床?”
“正是陳閣老夫婦臥床。”
“那麼,其床下的一男一女鞋當也是先人的了?”
“正是陳閣老夫婦鞋屐。”
“你看到這雙鞋子,就等於見到最親的人了。”
“怎麼見得?”
“你見到這雙鞋子,就等於你已被承認了。”
“如何說來?”
“那鞋子可是怎樣放著來的?”
“頭裡跟外。”
“頭裡跟外,證明鞋倒放,‘倒’諧音為‘到’。”
“這與我有何相關?”
“啟稟聖上:江南有一俗語,將鞋子稱之為什麼來著?”
“將鞋稱之為‘孩子’。”
“啟稟聖上:那麼承認鞋子到了,這話又該咋說?”
“孩子到了。”
乾隆說到這裡,晃然大悟,感激地說道:
“不瞞俗話傳‘老主同場少主師’,愛卿真乃我的親兄愛弟也。”
“啟稟皇上:臣只是做了應盡的事,如此尊稱,實不敢當。”
“既如此,愛卿就不必推辭了。”
“謝主隆恩。”
帥承瀛再次跪地拜謝。
海寧陳宅有隅園一處。乾隆南巡六次,其中有四次住在陳家,並以隅園為行宮,遂將隅園改稱“安瀾園”。“安瀾園”,自有其巡視海塘,以安波瀾洪濤之意;又有安定生息、駐足尋根之情,可謂一語雙關也。為此,他曾寫詩二首。
其一,《駐陳氏安瀾園即事雜詠》
名園陳氏業,
題曰安瀾園。
至止緣觀海,
居停暫解鞍。
金堤築籌固,
沙清漲希寬。
總廑萬民戚,
非尋一次歡。
其二,《駐陳氏安瀾園,疊舊韻即事雜吟六首》中前首詩:
如杭第一要,
籌奠海塘瀾。
水路便方舸,
江城此脫鞍。
汝潮仍似舊,
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