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這時,外面有人呼道:
“聖駕到。”
聞聲,大家都擁出去跪迎乾隆。
此時,帥承瀛所寫的“御覽鵬飛”的那個“鵬”字的“鳥”字偏旁,竟然有一點沒能點上。
帥承瀛又忙於迎駕,又忙於寫字,一時忙不過來。
怎麼辦?一想,他乾脆來個“作揖撓腳面??一功二德”,待他轉身去跪迎乾隆時,只將手中握著的筆就勢向身後的大紅斗篷上一拋。喝,這可真神奇了,只見那筆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歪,規規正正,將那個“鵬”字上面“鳥”字偏旁尚未有點出的點點上。再看,那點形若瓜籽仁,猶同刀刻一般,實在雋美,有力。
他的這個舉動,被乾隆看在眼裡了。他想,事到如今,我還真頭一次看到這個奇蹟。寫字,有懸腕、伏案、站立之分,還從沒有見到過這飛筆繡字!
乾隆再一細看,見“御覽鵬飛”四個字,正是書聖二王的筆法。心想,對於二王字型,我十分喜愛,下了許多功夫,寫得也算可以了。但是,與帥承瀛的字比起來,那僅是他的十之七八。看這樣子,屏風上懸寫此字,是作為書展的題頭安排的,也實在是恰當好處。
不過,他為什麼要將字寫在御賜斗篷上呢?
於是,他向慌忙跪在前面的帥承瀛問題:
“帥愛卿,朕要問你,你可知這斗篷的來歷?”
“啟稟聖上:這斗篷為聖上所賜。”
“那麼,將此物做這等用場,可為適合否?”
“再無有比它更適合了。”
“何言?”
“聖上所賜之物,即為聖賜;再以此題字,可謂御覽鵬飛也。”
“就算你說得對,這四字又是啥意思?”
“啟稟聖上:正當聖駕親臨之際,忽然一陣仙風颳來,只將御賜斗篷颳得附於屏風之上,臣以為此乃神風拂衣,御篷展襟,吉祥徵兆。又因這次展覽,為欽批御展,故將二者結合起來,堪稱‘御覽鵬飛’。”
帥承瀛說到這裡,又補充了一句,道:
“也正因聖上光臨此門,故此門當成為龍門了。
乾隆更是明智和聰穎,當即也還了一句,道:
“如此說來,帥愛卿的飛筆,可謂點睛了。”
在身邊的和?聽了,也急忙捧道:
“這叫龍門點睛。”
乾隆道:
“好個龍門點睛。帥愛卿,真乃神筆書士也。”
“謝主隆恩。”帥承瀛急忙叩拜道謝。
於是,帥承瀛又添了個“神筆書士”之稱。
然而,不久這事又與另一件事聯絡起來了。說來,是巧。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二十日至九月二十六日,乾隆第三次東巡。乾隆東巡共四次。其他三次是: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初八日至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初六日至十一月十一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五月二十四日至十月十七日。乾隆這次東巡,是在孝聖太后去世的第二年。他讓帥承瀛扈駕,無疑這也是太后生前愛惜帥承瀛所致。
山海關外的廣大關東地界,乃是清皇室的發祥地。那裡有興京(新賓)的永陵,為清帝先祖的陵墓,安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遠祖孟特穆、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伯父禮毅、叔父塔察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