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1 / 3)

小說:風流探花帥承瀛 作者:使勁兒

第26章丁憂三年(長篇連載詹瑋著) '本章字數:14523 最新更新時間:2008…09…28 10:26:26。0'

第26章丁憂三年(長篇連載詹瑋著)

自那日,乾隆帝在三通館見過帥承瀛後,明確了將鄂東典籍存目直接交帥承瀛辦理,帥承瀛若一塊重石落地,胸懷寬鬆多了,於是抓緊纂修。趙茹倩、趙茹儐二妾又鼎力相助,上司紀昀又給予了諸多方便,纂修進度日快。他的這段纂修,最大的貢獻是保護了鄂東典籍。尤其是曹寅藏書目,共計3287種,幾欲一種不缺,絲毫沒有受到損失。這當是他有功於歷史和鄂東的一樁大事。

據《四庫全書總目》載,經帥承瀛手編纂收入其中的鄂東典籍,有以下這些重要書目,不妨錄此。此些文字,皆出自於帥承瀛手,可領略其文稿的風貌和著述的艱辛程度了。

《耶律文獻公詞》一卷,金耶律履撰,近人趙萬里輯。自敘:《耶律文獻公集》,《文淵閣書目》九著錄。知明初尚有傳本,故《永樂大碘》引之。然,明以後久佚,乾隆間四庫館臣於《大典》中輯出。耶律鑄雙《溪醉隱集》潛於《文獻公集》,獨置若罔聞。耶律氏三世之集,惟履、道無傳。考金源史事者,於此見自不能無憾。茲於《大典》中輯得佚詞數首,或足償館臣疏漏之咎於萬一矣。

《湛然居士集》十四卷,《四庫全書總目》(下簡稱四庫總目)166、《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下簡稱四庫簡目)17著錄。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博通典籍,於學無所不窺,故其詩不甚修詞,又多參禪,悅然要其大旨,終以風教為歸。集中詩多而文少,唯第十三、十四卷以書序碑記與詩雜編,頗無倫次或傳寫者亂之矣。

《雙溪醉隱集》八卷,《四庫總目》166、《四庫簡目》17著錄。元耶律鑄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鑄早建戰功,晚居政府,能不愧其父楚材,文章亦高相埒,而考證古蹟,綜述舊聞,尤為詳洽。

《藏春集》六卷,江西飽士恭家藏本。《四庫總目》166著錄。元劉秉忠撰。秉忠博覽好學,尤邃於《易》,凡天文、地理、律歷、三式、六壬、遁甲之屬,無所不精通。

《玉尺經》四卷,《四庫總目》111術數存目。元劉秉忠撰。明劉基注。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曾祖官邢州,因事家遷焉。少補邢臺節度府史,旋棄去,隱武夷山中,從浮屠法,更名子聰。按:瑞州,即綏中。秉忠精幹陰陽術數,佔事知來,此書是也。

《醫閭集》九卷,《四庫總目》171、《四庫簡目》18著錄。明賀欽撰。其子士諮編。欽學雖師陳獻章,然獻章主靜,而欽主敬躬行實踐,乃遠過其師。其《言行錄》三錄,皆平易直樸,《奏議》一卷,皆剴切鬯達。文四卷,詩一卷。雖不修詞,而深有仁義,藹如之意。

《古詩紀》一百五十六卷,《四庫總目》189著錄。明馮惟訥撰。惟訥,字汝言,臨朐人,自曾祖裕以下,累世皆進士。裕,字伯順,以戍籍生於鄂東,師事賀欽,有學行。惟訥鄂東廣濟(今田鎮)左衛軍籍。惟訥並有《風雅廣逸》七卷。《宋史紀事本末》二十六卷,《四庫總目》49、《四庫簡目》5著錄。明陳邦瞻撰。初馮琦,次宋事,以續袁樞之書,未成而沒。是書因琦遺稿者十之三,自補葺者十之七,凡一百九篇。諸史之中,《宋史》最為蕪穢,不似《資治通鑑》端緒易尋。邦瞻排比棼絲,俾就修理。其書雖亞於袁樞,其難則較樞十倍矣。

《忠貞集》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四庫總目》173著錄。國朝範承謨撰。承謨,字覲公,號螺山,鑲黃旗漢軍,大學士文程子也。初充侍衛,順治辛卯詔八旗子弟均得應試,遂以是科取中舉人,次年壬辰成進士,改庶吉士,授宏文院編修,官至浙閩總督。此編乃其全集,奏議具見經略,詩文皆正氣懍然,特錄存之。承謨並有《畫壁遺稿》一卷。《雉足山志》十卷,浙江王啟淑家藏本,《四庫總目》76地理存目。國朝範承勳撰。承勳,承謨弟,官至雲南總督。雉足山在雲南賓川州東一百里,一項三支,儼如雉距在滄山洱海之間。是編分圖紀、考證、星野、形勢、山水、寺院、人物、靈蹟、物產、藝文,凡十門,而迦葉像贊,冠於卷端焉。

承勳並有《通鑑參論》。承勳奉天人。

《峨嵋山志》十八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四庫總目》76地理存目。國朝曹熙衡撰。熙衡,字素證,錦州人,順治中官至貴州按察使。是編因蔣超舊志,成於疾病之餘,未能條理明晰。故即其本而重訂之。然據卷首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