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風流探花帥承瀛 作者:使勁兒

有多說,只在那副對聯的底下,落款“帥承瀛”三字。

老人一眼看見這三個字,頓時滿臉生輝,樂得鬍子抖起來。

老人能不高興嗎!他知道帥承瀛是尋陽的才子,又是著名書家,為“尋陽第一書家”,又是新科進士,更是與乾隆同下考場,名曰傳臚,實際是個狀元,那個“老主同場”的故事早已傳開了,他豈能不知!只是差著沒有見上一面,沒想今日在這裡相遇了。不用說,就憑帥承瀛這名氣,其生意也會壓倒尋陽州城的。這時,只把老人高興得不知說啥好了。

等到老人高興之餘,帥承瀛和李玉山二人又從老人手中各買了帽頭、氈鞋,然後在尋陽城街市上走了起來。

人們看了,議論也就傳開了。

有的說:“你看人家帥翰林都戴此氈帽頭。”

有的說:“你看人家李舉人也跟著穿此鞋。”

更有的還說:“人家還為這家氈鋪題寫了對聯,取名為‘一間樓’。”

輿論一傳開,尋陽城的人幾乎都用“一間樓”的氈帽頭和氈鞋。“寶隆盛”掌櫃的一看這種情形,覺得“一間樓”小看不得。於是,他主動地提出讓“寶隆盛”與“一間樓”合併,並且不再使用“寶隆盛”的名字,合併後仍用“一間樓”的字號。同時,還以兩個老人的名義生產。兩個老人被請進氈鋪裡專門作技術指導,邊傳手藝,教授徒弟。於是,“一間樓”便名滿尋陽,譽滿鄂東了。

據說,“一間樓”氈鋪興隆了一百餘年,直到清末,人們還爭相戴這種帽頭,穿這種氈鞋,成為鄂東傳統名品。

“一間樓”氈鋪的對過,那個南藥鋪“廣芝館”的掌櫃的姓王,是個老呔兒,大家都叫他王老呔兒。

這個王老呔兒,平時又吝嗇又扣,瞧不起窮人,人們都說“沒錢休想到得廣芝館”。這樣,就更不要說其濟危救難的事了。

然而,王老呔兒卻很能生心眼。他見帥承瀛題聯救活了“一間樓”,便也想要帥承瀛給寫副楹聯,也好富上加富,發了再發,以求財通四海,利達三江。偏巧,這天帥承瀛打“廣芝館”門前路過,一下子被王老呔兒看到了,便被連推帶拉地請到屋裡。

帥承瀛落座後,問道:

“王掌櫃,要我來有何干?”

王老呔兒忙叫待茶,說道:

“帥翰林,實不相瞞,想借你的名望紅一紅咱家小店。”

“可是要寫聯兒?”

“正是。”

“那就請拿筆來,我還忙著。”

“筆墨硯紙伺候。”

“你想用個啥樣的對聯?”

“我要主顧多,這個來那個去,穿流不息。我要錢財多,朝也進晚也進,淌個不停。”

帥承瀛聽了,想到他家鋪店的名聲和尋陽城居民的反映,便很想教訓他一下。於是,帥承瀛略加思索,便揮筆寫道:

好好好,藥好人好王老好;

多多多,金多銀多家兄多。

王老呔兒不解其意,表面一看,認為很好,便很快地張貼了出去。

哪想,顧客行人一看,都不禁笑起來。

原來,這副聯中,上下聯各嵌一個掌故。

上聯的“王老”,是錢幣的俗稱。相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有一個叫王元寶的富商,為人極吝嗇,又酷好名。偏巧,唐玄宗鑄造的錢印上有“開元元寶”四字。王元寶看了這銅錢,便得意地說道:

“這銅錢上的‘元寶’二字即我名也。”

他人聽了,都以為可笑,遂諷嘲道:

“那麼說,你就是王老了。”

王元寶點頭道:

“對對,我即王老也。”

其實,王老並不老,是年僅30歲。

後來,人們根據他這種好沽名釣譽的行為,還給其編了一聯,遂成為俗話,道:

有錢三十亦年老;

無銅六旬不英雄。

帥承瀛用“王老”掌故,自然是諷刺王老呔兒的了。

下聯的“家兄”,是錢幣的戲稱。相傳,古時有一州官,因貪佔搜刮,被貶到某縣當縣令。他上任時,一小吏為迎合他,特鑄斤重銀娃給他,說是“家兄”,要侍候老爺。後來,小吏犯了罪狀,要求縣令關照。縣令問道:

“你的家兄呢?”

“我的家兄不多了。”

“你的家兄太滑頭了,因此你這個家弟罪不能減輕,照罰。”

於是,“家兄”名便傳了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