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1 / 4)

小說:風流探花帥承瀛 作者:使勁兒

“此當何論?”

帥承瀛看了看那人,說道:“既然咱倆都為士子,也就不見外了。有些話,也就當你明講了吧。在當今的科場上,有些風氣不正,舞弊現象,越來越重。你想,每一科所取之人畢竟有限,再被朝廷當權者夥同主考官一佔,還能有幾人?再說,那些當權者所佔用的名額,又都是前幾名。這樣,輪到他人,已是鳳毛鱗角的事了。”

“竟有此事?”

“何止是豈有此事!就拿康熙朝來說,就有這樣兩件事,大概是朝野都知道了。一件事,發生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這年六月十四日,大學士徐乾學報告說,漢軍官員筆帖式及候補官員、監生、俊秀之中,有曳白卷者達百餘人,俱應革職。所謂曳白卷,即是作文寫不出來,只急得一勁地牽動卷面白紙,到最後也只好交白卷了。皇祖康熙聽說後,以為不實,便派人下去察訪,結果確鑿。無奈,只好作出這樣結論:暫時先將這些人罷職,令其讀書,待學習好後,再行考試錄取補用。看來,這個決定也算英明的了。可是,考試違制的事屢屢發生。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件事。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丙戌科會試,總裁為吏部侍郎**予、兵部侍郎彭會淇。因總裁與考生舞弊,遂出現會元尚居易被奪削事,事查明後,總裁亦被降職,以示處分。像這樣的事情實在不少,這還都算輕的呢。”

“那麼,還有重的嗎?”

“當然。”隨即,帥承瀛將自己所親眼見到的,在皖河城禿老婆店從樵夫、船伕那裡聽來的,以及在魁元客棧從士子口中所得來的,都一一地講了出來。最後說道:“這種情況要不嚴加制止,朝廷中所說的選拔人才,恐怕是隻剩一紙空文,有其名而無其實了。國家正在用人,各業正在需人。不及時改正,那還得了!?”

那人聽了,似乎有些感慨,隨即問道:“那麼,當今聖上如何?”

帥承瀛道:“當今聖上,倒是一位明君。他的有關事情,已傳遍朝野了。乾隆帝愛惜人才,考選人士,往往親躬。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第一次南巡,在蘇、杭兩地,他鑑於‘群黎士庶踴躍趨勢,以文字獻頌者載道接踵’遂諭令內閣對上獻詩文者進行考試,選拔真才。結果,有江蘇省考中的蔣雍植、錢大昕、吳?,浙江省考中的謝墉、陳鴻金、王又曾等,均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學習行走。乾隆常用這種辦法,既選拔了一批人才,又團結了江浙廣大文人學士。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第二次南巡時,曾諭令內閣,“三吳兩浙,民多俊秀,加以百年教澤,比戶書聲,應試之人日多,而入學則有定數”,遂增取學額。蘇州名士沈德潛即此所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第三次南巡,在蘇、杭兩地,用上法又得孫士毅、吳泰來,陸錫熊、郭之隆等名士。據聞,乾隆帝曾多次親臨貢院,巡視號舍(考棚)。他見號舍矮屋風簷,考生十分辛苦,便手諭,令發給蠟燭木炭,准許考試入場時攜帶手爐,以溫筆硯。這些舉動,雖發生在京師,卻暖了天下舉子之心也。若能再加強一些法制,嚴禁科場上的不良習風,將會獲取更多俊才也。”

那人聽了帥承瀛的這番話後,臉上浮有喜色,隨即向帥承瀛問道:“學士尊姓大名?”

帥承瀛聞之,隨即從腰間掏出一紙片送上,說道:“這是我的名剌,姓名、籍貫、功名均在上頭。”

名剌,即後來所流行的名片也。《分甘餘話》載:“順治末,社事甚威,往來名剌,無不稱社盟。”其中的“名剌”,即指此而言。

原來,這個舞劍者,不是別人,正是當今聖上乾隆皇帝。是年,乾隆帝已64歲。但是,由於他精於修身之道,善保養,注重鍛鍊,身體很好,顯得很年輕,看上去也就在五十上下歲。是年,帥承瀛44歲。二者相比起來,倒也所差無幾。

乾隆帝不愧一代明君。他經常易裝簡從,微服私訪。他這這次來雍和花園,就是有目的地要與考生士子接觸一下,以瞭解試場情況和士子們的要求。

不久,這科殿試開始了。

這科殿試,主司還是大學士劉統勳、左都御史觀保、內閣學士莊存與。

殿試畢,拆封閱卷時,竟生出一件怪事,出現兩個“帥承瀛”試卷,同時又分別批示為“欲擬一甲一名,請主考定酌。”

在清代科甲考試中,閱卷有一定程式。即:同考官呈副主考,副主考呈正主考。若殿試,則由正主考呈皇上御覽,再作定酌。

這次殿試,待觀保、莊存與兩名副主考從同考官手中接過這兩份試卷時,都有些大駭,未敢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