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紅,罵道:“驢**撞鐘,要好種沒好種。”
帥承瀛聽了,嘴馬上張開,笑道:“狗蛋子敲磬,盼佳人有佳人。”
在這副聯中,上聯前部為鄉謠,下聯前部為俚語,恰好相對;上聯後部的“好種”乃“號種”的諧音,下聯後部的“佳人”乃“假音”的諧音,亦恰好相對。全聯渾然一體,恰當好處,實在妙絕。雖有些不雅,但用在如此環境中,也是妙趣天成了。
帥承瀛與周月琴完婚後,照樣在雷池龍泉寺住讀,他的督學師傅還是元空方丈。
不用說,這段時間裡,帥承瀛的學習自是安下心來,其學業也是突飛猛進,元空見了也自是由衷地高興。
光蔭荏苒,歲月倥傯,不覺到了轉年三月。
一般說來,舊時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其實也不盡焉,若趕上皇上、太上皇、太皇、太后大壽壽誕之年,或者皇上大婚、國家有重大隆慶之典要頒佈於天下者,以為喜慶,朝廷往往還要設恩科,增加一科考試,以示皇帝對於人才的重視和對於學子的愛護,亦顯示其大仁大德,文韜武略。如,雍正元年(1723年),為胤禎繼位之年份,為了慶賀,皇帝下詔書,告示天下,舉行恩科鄉試、會試,即為加試。
這年三月,帥承瀛正在龍泉寺西閣讀書,忽聽得外面寺院裡一通鐘鳴,隨即元空走進屋來。
帥承瀛拜見了師父後,忽然想起一件事來,說道:“今年是乾隆十五年,朝廷要舉行庚午科考試,我打算赴試,以驗視一下自己的功底,不知老師意見如何。”
元空聽了,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回答他的話,而問道:“方才,鐘鳴幾通?”
“一通。”帥承瀛道。
“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元空問。
“一篇。”帥承瀛答。
“不中,相差太遠了。”元空道。
帥承瀛有些不信,便勉強赴試,結果名落孫山。
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考試前夕,龍泉寺院裡又傳來了一通鐘鳴,隨即元空師父走進屋來。
帥承瀛又向元空要求,打算參加本科考試。
元空問道:“方才,鐘鳴幾通?”
“一通。”帥承瀛答道。
“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元空問。
“三篇。”帥承瀛答道。
元空聽了,說道:“學習有進展,可以下山赴考了。”
結果,帥承瀛科場獲捷,取中拔貢第一名。
原來,清代科舉制度中,州、府、縣級考試時,也就是最初的一級考試,其取中者為貢生。貢生分為五種,其中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通常稱為五貢。五貢,皆算正途出身資格。另外,還有捐納取得的貢生,稱為例貢。在清代的五貢中,以拔貢科名為最高。
帥承瀛參加拔貢考試的地點,即在知州吳秉禮主持修建的尋陽儒學學館的考棚裡。這裡,也是少年帥承瀛以詩聯激勵吳秉禮產生修建尋陽儒學學館與考棚的地方。這次帥承瀛來這裡赴考,自然是多了不少感慨,此不必多說了。
帥承瀛拔貢考試獲捷後,仍在雷池龍泉寺西閣攻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為丙子年。這年,適逢皇太后五十五聖壽,為了慶賀,皇帝詔示天下,舉行恩科鄉試、會試。帥承瀛再次向元空師父要求,打算下山去科場赴試。
元空問道:“鐘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
帥承瀛答道:“四篇。”
元空說道:“不足取,相差甚遠。不過,你也可以前去參加一次考試,以便取得些經驗閱歷,也好為下次考試作些準備。”
這次是鄉試,為舉人考試。
果然不出元空所料,帥承瀛又是個名落孫山。
自此次考試以後,帥承瀛再也不提下山考試的事了,一心攻讀課業。
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廷舉行乙酉科舉人鄉試。
這年正月,帥承瀛正在龍泉寺西閣書房認真攻讀,忽然聽得寺院裡鐘聲一陣緊似一陣。
帥承瀛聽了,心想,師父元空又快要來了。
果然,他剛這樣想過,元空便推門走了進來。
師生二人見過面後,元空便向帥承瀛問道:“現在,鐘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
帥承瀛答道:“不多,僅能背誦五篇文章。”
元空笑道:“這回可以下山赴考了。”
接著,元空又說道:“上幾次科考,我本想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