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1 / 4)

小說:風流探花帥承瀛 作者:使勁兒

待秉禮聽到這裡,得知又有一聯,很生興趣,便對瞿學富問道:“又是副楹聯!其作者是不是那位神童帥承瀛?”

瞿學富道:“正是本人門生。”

秉禮舉目一看,見帥承瀛不知何時離開了此屋。於是,他說道:“我還正感興味呢,何不將他再喚來,我願再聽聽他的這副楹聯。”

崔璨聽了知州大人的話,便讓茶童去找。其實,帥承瀛並沒有走多遠。他見老師與學政知州談論起正經事來,自己也不便多嘴,便自動地離席而去,到塾館去看起書來了。這會兒,聽茶童一喊,塾館工友也忙著找,便馬上走了來。他這次見了知州大人,不同前時了,頗有些準備。施了一禮後,說道:“知州大人喚我,可有教誨?”

瞿學富未等知州回話,便搶先接上了,說道:“學田義地,耕種之艱辛,你們當生童的,定是有一番理解。學政大人又聞你曾有一副名聯,正是寫學田耕種之役的,很想再聽一聽,你何不當面背誦來。”

帥承瀛是個千靈百乖的人,聽老師用話這麼一點,心裡能不明白嗎!他知道,這是老師想透過他的口,表達出犁田耕地的勞苦,以便起到請示修建學府的目的。不過,他覺得原先寫的那副對聯,尚未有將其耕田之艱辛更好地表述出來。今天,有知州、學政在此,正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也好讓他們聽一下塾學的切切心音。於是,他略微思索,近前一步,吟詠道:

寒窗苦讀,一更二更更更庚亮,亮了又隱;

蕪田辛耕,四月五月月月曜落,落了又升。

知州一聽,深感學子犁田之辛苦,便對學正董禧說道:“為使尋陽古州,在今代當朝培養出幾位學業精英來,當停止其耕田之作。”

瞿學富見勢,接著說道:“知州見識英明,正合尋陽百姓之心。但是,只終止耕田之作也不行,當從速興修學舍、考棚,以解決而今而後之憂。”

董禧說道:“此是正途,不得不思。”

聽了他們的話後,秉禮已經有所思索了。但是,他沒有立即表態,而是把臉轉向帥承瀛,笑道:“我等,只是為著興學辦館有所請罷了。現在,倒是還想聽聽學子的心聲。你看如何?”

帥承瀛聽了知州大人的話,感到老師所請有望,更是興致勃勃,說道:“謹遵大人之命,讓學生表述一下情懷。獻醜了。”說著,便又吟哦出一副聯來:

殿試舉才,會試舉才,鄉試舉才,知州大人又有新舉,才人倍蓓思百世;

縣地興學,府地興學,省地興學,遼陽古城更見業興,學府隆蘢榮千秋。

州官秉禮一聽,深受感動,當即表態:準請,待呈報湖廣將軍府批覆,即行籌資興建。不過,他也是個風雅知州,表過態後,也當即合上一聯,以謝鄉民的信賴。聯雲:

舉業興學,為吾裡興舉解元、會元、狀元,天下大魁;

增館添棚,給汝鄉增添探花、榜眼、傳臚,鰲頭獨佔。

帥承瀛一聽,心血若潮,情滔如湧,當即又隨上一聯,以為致意。聯雲:

謝解元,輝會元,壯狀元,他年榮歸懷此日;

嘆探花,磅榜眼,轉傳臚,是歲高中賴彼時。

是年秋十月,經尋陽知州秉禮申請,經湖廣將軍峻德核准,報呈朝廷備案,翌年春開始動土興工,本年內修造完畢,這便是尋陽儒學館舍和考棚的由來。

尋陽州懦學,置尋陽城東門內。元初設於舊都司治所內,明洪武中期都指揮潘敬業、曲計旺開始單獨興建。永樂十年(1412年),都指揮王凱重建。景泰四年(1459年),御史謝?,增建尊經閣。成化初年,副總兵韓斌再次重修。成化十一年(1475年),御史潘宜增建癸器館。弘治五年(1492年),御史宋銳增建四齋講堂及東西號房。弘治六年(1493年),開設泮池。弘治十一年(1498年),御史史賢政建儒星門。弘治十四年(1501年),御史車梁重建尊經閣。正德十年(1515年),御史劉成德修廡廊。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知州王翰建文昌祠三楹。雍正三年(1726年),建戟門三楹,欞星門一座。只可惜,雍正四年(1726年)春,一場大火,只燒得片瓦無存,遂夷為平地。一直到此時,才得以重新修造齊備。此後,增修補建不斷。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州明德捐資重葺,並增建明倫堂三楹,大門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學政趙相增建東齋房、大門、班房三楹。遂趨向完整。

尋陽州儒學館舍修建起來後,人們都不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