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一個上天,一個水利。這是關係人民生命的大事,我雖是外行,也要抓。”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大禹治水是第一件無與倫比的偉業。一位外國學者曾說:“稱中國為河川之國,其意義不僅在於它有眾多的河流,而且在於因為對河川進行了治理而極大地影響了它的歷史。”中國古代治水自禹之後,代代有傳人,在防洪、通航、灌溉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黃河大堤,始於東晉時代的荊江大堤,開創於東漢時期的江浙海塘,都是可與萬里長城相媲美的偉大工程。從春秋時期開始,經歷隋唐到元明清完成的京杭大運河,把西東走向的江、淮、河、漢通連了起來;秦始皇時期建成的廣西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的水系,擴大了我國內河航運的範圍。為解決乾旱問題,我國很早就修建了技術水平很高的灌溉工程。岷江上的都江堰,造就了著名的天府之國;黃河河套灌區,創造了塞外江南的奇蹟。但是,近代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後,水政荒廢,河流失修,不澇則旱,民不聊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擔任總理,躬親治水,除害興利,功在當代,澤及萬世,是當之無愧的禹的傳人。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江河治理和重大水利建設決策都是在周恩來具體負責下制定出來的。

50年代前期,他急淮河大水,開治淮會議,發治淮決定,建治淮機構,調治淮所需,訂治淮規劃,保證了根治淮河第一期工程的勝利完成;隨後他又領導制定了興修荊江分洪工程、興修官廳水庫的戰略決策,初步解決了淮河、長江、永定河的燃眉之急。

50年代後期,他領導研究了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壩址、三門峽設計方案的修改和施工方案、密雲水庫壩址和設計方案等重大水利建設的決策。

60年代,他領導制定了三門峽工程的改建、海河治理和北方抗旱等重大決策。

70年代,他為葛洲壩工程的修建及其領導機構、設計方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保證了長江第一壩的勝利建成。

淮河是周恩來部署治理的第一條河流。

歷史上黃河奪淮,淮水宣洩不暢,水旱災害頻繁。1938年6月,國民黨軍隊在日本侵略軍的大舉進攻面前,節節敗退。當開封陷落、鄭州岌岌可危的時候,他們為了阻止日軍追擊,於6月9日扒開了花園口黃河大堤。這次黃水從賈魯河、潁河傾瀉入淮,進一步加深了淮河水患。黃河雖於1947年被挽回故道,卻給淮河留下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的惡果。

1950年6月至7月,河南與安徽交界處連降暴雨,淮河三河尖、任王段及王截溜、正陽關以上右岸全部漫決,正陽街上水深數尺。安徽省負責人曾希聖幾乎每天都給中央來四個A的特急電報,報告災情。8月1日的電報中說:淮北20個縣、淮南沿岸七個縣均受淹。被淹田畝總計3100餘萬畝,佔皖北全區1/2強。房屋被衝倒或淹塌已報告者80餘萬間,其中不少是全村淹沒。耕牛、農具損失極重(群眾口糧也被淹沒)。由於水勢兇猛,群眾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失足墜水(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統計489人。受災人口共990餘萬,約佔皖北人口之半。毛澤東看到這封電報,落了眼淚。7月20日、8月5日、8月31日、9月21日,毛澤東接連在淮河水災及治淮情況的電報上寫了四封批示信給周恩來,提出了根治淮河的戰略,請周恩來具體部署、落實。

毛澤東還根據淮河災情,借鑑歷史經驗,從政治高度出發,強調了根治淮河水患的重要性。據錢正英回憶,當時毛澤東認為,中國歷史上好幾個開國皇帝都出在淮河流域,劉邦是淮河流域沛縣人,曹操是淮河流域亳縣人,朱元璋是淮河流域鳳陽人。其原因在於淮河流域天災人禍多,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溫床。為了新中國的安定,必須先把淮河治好。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具體部署治淮。他提醒秘書們:只要有淮河水情的報告,隨到隨送,不準耽擱。7月22日,他邀集有關人員討論了治淮問題。

8月25日至9月12日,在周恩來親自指導與參加下,水利部召開治淮會議。華東水利部、中南水利部、皖北行署、蘇北行署、河南省人民政府、淮河水利工程總局、河南黃泛區復興局負責人及專家40餘人參加了會議。據當時擔任周恩來經濟秘書的吳群敢回憶,治淮會議上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安徽有內澇,要求把水排到下游蘇北去,蘇北怕承擔不了,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另外,蘇聯專家根據本國的經驗,認為水是很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