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來在政協一屆全國委員會第49次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系統論述了“一化三改”的目標。

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1)

在“一化三改”的整體目標中,工業化是發展生產力的目標;三改造是變革生產關係的目標。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不可分割。也可以說,“一化三改”的整體目標包含著工業化和社會主義兩個相互聯絡的目標。正如1954年9月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週恩來所指出的,“我們的國家正在向著工業化的目標前進,正在向著社會主義的目標前進。”《周恩來選集》下卷,第135頁。

工業化從動態的角度看,就是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過程。即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工業,並用它去裝備國防、裝備農業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使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

工業化從具體的目標看,“就是要使自己有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一五”建設一開始,周恩來就在醞釀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問題。他反覆強調對任何國家都不要有依賴心理。1953年9月11日,他說:“比如由蘇聯搞重工業、國防工業,我們搞輕工業,這樣行不行呢?我看不行。我國是一個近六億人口的大國,地下資源很豐富,如果不努力建設自己的工業,特別是建設重工業,那就不能立足於世界。”《周恩來經濟文選》第152頁。他認為,如果那樣分工,就等於讓蘇聯背上一個比它更重的包袱。我國人口比蘇聯多兩倍,蘇聯怎麼能擔負得起呢!1956年黨的八大會議和八屆二中全會上,周恩來系統闡明瞭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思想:在我國建立一個獨立的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是說,自己能夠生產足夠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夠獨立地製造機器,不僅能夠製造一般的機器,還要能夠製造重型機器和精密機器,能夠製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面的原子彈、導彈、遠端飛機;還要有相應的化學工業、動力工業、運輸業、輕工業、農業等等。這樣的工業體系能夠基本上滿足我國擴大再生產和國民經濟技術改造的需要;能夠生產各種消費品,適當地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

周恩來認為,我們這樣的大國,有可能也有必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太小的國家,原料很缺,不可能不靠旁的國家。而我們這樣的大國不建立自己的獨立的工業體系,一旦風吹草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支援我們完全解決問題。

周恩來曾多次向斯大林和蘇聯政府其他領導人說明,中國必須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他不同意蘇聯政府“讓我們少搞一點機械”的想法。“蘇聯同志不瞭解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搞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不成的。”《周恩來外交文選》第173頁。毛澤東非常讚賞周恩來關於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的主張。在1959年擴大的軍委會議上,毛澤東把“二五”計劃批給林彪看,並說,周總理是主張搞獨立的工業體系的,你們看看,沒有工業現代化,哪有國防現代化,你們要認真看看。1956年黨的八大會議上,周恩來關於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思想,為大會所採納。劉少奇在《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應當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基本上建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劉少奇選集》下卷,第224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周恩來認為八大提出建設一個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的要求,“把過去的為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的提法具體化了。”《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32頁。

中國工業化的道路應該怎樣去走?對此,周恩來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一起“上下求索”,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觀點。

第一,必須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周恩來說:“沒有動力工業、鋼鐵工業、機器工業和化學工業等重工業,國家的經濟就不能完全獨立,就談不到國家工業化”。《周恩來經濟文選》第158頁。

只有重工業為農業提供大量農業機械、電力裝置、化肥、農藥等,才能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才能使農業現代化、機械化”。

只有重工業為輕工業提供先進技術裝備和大量工業原料,才能促進輕工業的技術改造和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並使輕工業相對地減少對農業原料的依賴,生產更多的日用工業品。

只有重工業為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部門提供現代化的技術裝備,促進它們的技術改造,才能保證它們的發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