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他孫策還不知道會流落到何處,不知道何時才能收復江東故地,更不知道何時才能有今日之局面?
從這個層面講,袁否說他跟自己本是同根所生,卻也半點不差。
袁氏對他有恩,可他現在對袁氏卻是趕盡殺絕,似乎真有點說不過去?
一霎那間,孫策眼裡流露出一絲茫然,難道說,自己真做錯了?錯了?
不,我沒有錯,孫策眸子裡忽然泛起一絲殺意,袁否先殺黃蓋,再殺程普,兩手可謂沾滿了江東軍的鮮血,他與孫氏早已是不死不休的生死仇敵,自己對他趕盡殺絕,卻是為了替兩位老將軍報仇,更是為了替數千陣亡將士報仇!
然而,這個念頭才剛剛生出,孫策腦子裡便立刻又響起另外一個聲音,不,不對,袁否之所以斬殺黃蓋,卻是因為自己對袁氏窮追不捨,袁否之所以斬殺程普及數千江東軍,卻是因為自己要奪走袁氏最後的落腳地,廬江。
難道我錯了,我真的做錯了嗎?孫策懵然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己是不是太過無情無義?
看到孫策神情茫然,竟然有心神失守的跡象,周瑜不由急了。
好個袁否,竟憑著一首詩就令伯符心生不忍,卻是端的厲害!
周瑜更知道,絕不能任由這種悲慼的氣氛再漫延下去,否則,不要說廬江的文武官員以及士族豪強了,就是與會的一眾江東文武,心裡也要同情袁否了,彼時,孫策再想對袁氏做點什麼,可就真要好好考慮一二了。
周瑜更擔心,孫策會因為一念之仁,就放棄收取廬江。
當下周瑜長身而起,朗聲說道:“好詩,公子好詩才!”
周瑜的這一聲大喝,卻猶如醍醐灌頂,一下將孫策驚醒過來。
回想起剛才的種種,孫策一時間竟恍如隔世,心裡不由得暗暗警惕。
袁否卻是暗叫了一聲可惜,他剛才幾乎已經說動孫策,若是孫策因為一念之仁,說出放棄收取廬江之語,袁否再順勢而為執意相讓廬江,則立刻就是一番兄友弟恭的美談,彼時他袁否的聲望可真是無人能及了。
而且,江東孫氏還得倒欠他一個天大的人情。
而這,對他將來收取江東四郡卻有莫大好處。
當然,前提是袁否去了河北之後還能打回來。
可惜,讓周瑜這麼一攪和,這個如意算盤卻是落空了。
周瑜注意到孫策有些失態,便接過了談判的主導,說:“公子說的好哇,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呀?依我看,不如這樣,公子這便隨伯符前往江東,我周瑜可以保證,待公子到了江東之後,伯符定然奉你為主公。”
周瑜這話一出,當真是滿座皆驚。
韓當、呂範等江東文武更是勃然色變。
孫策也是猛然蹙緊了眉頭,只是出於對周瑜的一貫的信任,才強忍著沒有當場發問,因為他知道,周瑜向來就不會無的放矢。
相比江東文武的勃然色變,廬江士族和袁氏舊臣卻是怦然心動。
袁否環顧四周,將眾人臉上的神情盡收眼底,就知道他剛才苦心孤詣營造出的談判氛圍已經被周瑜破壞得蕩然無存了,尼妹,不愧是周瑜,談笑之間就化解了他打出的感情牌,又將這場談判拉回到了冷冰冰的現實中。
當下袁否笑道:“都督說笑,袁否何德何能,焉敢竊據江東主位?”
只有白痴才會相信周瑜的這番話,他袁否若真信他,去了江東,沒準還真能當上江東的主公,只不過他這個主公的處境,卻可能比曹操掌中的漢獻帝都更加不如,因為漢獻帝好歹還有天子的名號在,他卻只是個傀儡主公而已,就跟劉琦,說死也就死了。(未完待續。。)
第136章 條件
被周瑜這麼一打攪,袁否刻意營造的悲慼氛圍頃刻蕩然無存。
“公子真是深明大義,在下佩服。”周瑜微微一笑,又說道,“有道是長幼有序,我家主公比公子年長几歲,為揚州之主也是理所應當,那麼,廬江郡也是揚州治下之一郡,自然也理所應當奉我家主公為主,是也不是?”
周瑜這最後的半句話,卻是對在場的廬江士族說的。
從法理上來講,周瑜的這一席話可以說是無懈可擊。
當下廬江郡的一眾士族豪強便不約而同的點頭,表示認可。
袁否發現他被自己挖的坑給賣了,之前說自己與孫策本是同根所生,那麼論理,孫策自然也就具備繼承袁術政治遺產的資格,而且孫策還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