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3 / 4)

透過這些阻塞點時,往往混亂不堪,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時間緊迫,不允許使用更安全的密碼通訊,德軍為了解除混亂狀況,只有使用一些無線電報話機或者低檔密碼進行通訊聯絡。盟軍由此可以迅速確定德軍的集結地,派出強大的轟炸機群反覆進行襲擊。

空中行動使德軍膽戰心驚,混亂不堪。同時,盟軍希望利用詐騙行動使敵軍舉棋不定,取得和空中轟炸、地面戰鬥抵抗力量的騷擾相同的戰績。為了使美國第一集團軍周圍各種虛假的備戰行動更加令人可信,盟軍最高司令部決定利用“布魯特斯”。“布魯特斯”在1944 年6 月8 日發出的一份情報中告訴他在巴黎的上司說,“我親眼看到巴頓集團軍正準備在英國東海岸和東南部各港口登船。”他說巴頓指出,“諾曼底的牽制戰一切順利,現在可以開始執行加來方面的作戰計劃了。”英國國王、丘吉爾、艾森豪威爾和布魯克都防問了設在多佛爾城堡的美國第一集團軍指揮部,“美國陸軍馬歇爾將軍將於6 月9 日或10 日從華盛頓趕來歡送巴頓及其部隊出發。”根據“布魯特斯”的情報,該集團軍的登陸作戰部隊“至少包括五個空降師”,“海運部隊至少有十個師”,他說“美國第一集團軍共有五十個師的兵力,有些師已經調來。”據比萬後來說,這一情報“從倫敦發出後半小時之內,就被送到希特勒的辦公桌上。”為了證實“布魯特斯”的情報,忠心耿耿的“嘉寶”於六月九日給“庫倫塔爾”拍發了一份報告,發報時間達一百二十分鐘。“嘉寶”及其在英國的情報網全面地回顧了形勢,指出盟軍在奧維爾和德文集中了大批的登陸艦船,報告了盟軍在登陸日之後的兵力部署。像“布魯特斯”一樣,“嘉寶”強調指出,“尼普頓”行動的目的是聲東擊西,英國還留有許多師的兵力,準備向德軍發起另一次攻勢。他在報告末尾寫道:“我在寫這份報告時深信,盟軍目前的登陸是一場誘兵之計,目的在於使我們倉卒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動用全部後備力量。我們這樣做的話將會後悔莫及。”意味深長的是,“堅韌”行動這架機器加速運轉之後,羅恩納是首先作出反應的人之一。大量的情報說明對加來半島的進攻迫在眉睫,不容他懷疑和忽略;羅恩納在和凱特爾——約德爾商談之後,便從西線情報分析科向西線所有的指揮部發出了下述的通知:“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敵軍很可能在6月10 日向比利時沿海發起大規模登陸戰”;並且指出,“從第十五軍戰區撤出部隊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羅恩納似乎是在警告倫斯德和隆美爾,希特勒有可能重新考慮中止將第三方案的兵力調往諾曼底。

希特勒會不會下令讓第三方案的後備部隊停止前進?五百輛坦克和五名精良部隊已經向諾曼底開去。只有布列塔尼的傘兵師和加來半島的裝甲師和步兵師離諾曼底灘頭堡較近,在正常情況下用不了一天就可到達,因此對“尼普頓”行動有著直接的威脅。希特勒現在肯定要發揮他那“積極大膽的想象力”和他那“精明地判斷傳統的軍事的能力”,這是美國的一項官方研究給他的評語。德軍傳統的軍事思想和訓練方法是:與其逐步消耗敵軍,不如一拳把它打垮,現在正是實施這種思想的時候。戰局如何進展,將完全取決於希特勒是否仍然相信“堅韌”行動的神話。如果他不再相信,盟軍在諾曼底將投入一場生死搏鬥。

希特勒在6 月9 日採取了一項果斷措施:他命令第九黨衛軍裝甲師和第十黨衛軍裝甲師從波蘭中部撤回法國。這兩個裝甲師共有坦克三百六十輛,包括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兵員三萬五千人。他們在平息了匈牙利叛亂,粉碎了蘇聯對塔爾諾爾波依的強大攻勢之後,正在波蘭中部休整。但對諾曼底來說,這些部隊是遠水不解近渴;盟軍登陸之前,第九、第十黨衛軍裝甲師只用了一週時間就從法國開到了匈牙利;現在要撤回法國,需要整整三週時間。倫斯德和隆美爾需要的是呼叫加來半島的後備裝甲師和步兵師,這些師已經接到參戰的命令,但是恰恰在最高司令部召集午間會議之前,羅恩納打來了電話。他講話音調較高,連珠炮似地向希特勒的私人情報官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克魯馬赫上校質問道,最高統帥部為什麼批准將十五軍的後備裝甲部隊和步兵調往諾曼底?羅恩納對這位專門負責德軍情報分析部門和最高統帥部之間聯絡的上校說,他有確鑿的情報證實,敵軍將從東英格蘭發起一個大規模的攻勢。德軍技術通訊情報部門已經截獲並破譯了德軍在八號晚上向比利時抵抗力量發去的電報,羅恩納說電報的內容是,命令抵抗力量自九日起開展大規模的遊擊活動。他說除非是瘋子,才會讓後備部隊繼續向諾曼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