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自是領命而行。
趁著這段時間的空隙,連帶著嚴顏麾下的那些兵士都已經變得和當初來此時有了許多的變化,至少嚴顏所部的人馬也能適應了此地和巴東一帶不同的風土和氣候。若沒有這段時間的適應,且不說這些人能不能上陣殺敵,單說到時候無法適應南下的氣候,變得水土不服,何異於將這些益州兵士再一次的葬送給那些殘暴的蠻人。
而這段時間內,四處遊擊的魏延和馬岱兩人領著荊州騎兵不僅在掃蕩著越嶲郡中的那些肆意妄為的南蠻兵,還偶爾出擊的其他相鄰的郡城,既為還在堅守著人打氣,也在不斷的收集著南蠻兵的情報,當然順手收拾一些蠻兵也是常事。
不過這些順手為之之下帶回來的蠻人頭顱,卻是漸漸的在越嶲城外形成了一座京觀,初始的時候,還有些後來膽小的兵士對於他們不曾見過的傳聞中要吃人心,喝人血兇蠻無敵的南蠻人多有畏懼,當然還有些兵士在見到那些頭顱時的時候表現出種種的不適,可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人倒是都能慢慢的適應了。
去掉了心中的畏懼,這人的勇氣自然便見長,適應了當地的氣候,至少在身體上便不會有太多的差距。
蕩平了越嶲附近的蠻人散兵遊勇,至少將越嶲當做大軍的後援根本在安全上已經可以了。
卻是到了該大軍南下的時候。
當然除了這幾個自家軍隊中的情況之外,還有因為南蠻似乎也已經將佔領的地盤初步的籠絡了一番,自是要有所舉動了。
十萬精神面貌已經大為不同的聯軍將士,雖然看上去和臨來時變得有些瘦了,當然那是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以及這段時間內被狠狠操練了一番的結果。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略帶點黑黢黢的面板之下看上去倒像是內蘊著不知多少的力氣,雖然瘦了卻像是更加的精幹了,沉澱了這段時間,至少跟著李嚴的那萬人人馬很有了幾分強軍的氣質在內。
想來經過了這段時間的磨礪,已經渾身充滿了精力的這些兵士們在面對著南蠻人的時候自是會向下山的猛虎一般,披荊斬棘,無所畏懼的
將吳懿留作防守越嶲城的主將,又給他留下了一萬將士之後,大軍便開拔南下。
此次南下的他們自是已經訂好了作戰計劃,對於那些敢於侵犯疆界的南蠻人卻是沒有什麼好說的,畢竟此時的蠻人的表現和以往不同,他們已經不再是那些只為了臨時的興趣來了便起兵搶掠一番之後就回返的那些撮爾小族,居然成為有了割據稱王,妄圖爭霸心思的敵對勢力。
這就好比之前的匈奴,也有著霸佔中原奴役漢人的心思。故而武帝之時才有了逐匈奴於塞外,封狼居胥的威風。
說起來,自有漢四百年來,雖然也曾有過高祖被圍白馬的時候,也曾有過和親塞外的舉動,然而卻是甚少有大漢的領土讓人給佔去而不作反擊的時候。
“犯我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可不是一句空話,正因為有了這句話的存在,才有了巍巍大漢四百年的煌煌史冊,才有了我大漢民族繁衍千年的“漢”之名
而今卻是到了這些雖然少有歷練,可是膽氣自有的漢人為了恢復他們的家園,而做出反擊的時候了。
此時領兵而行的嚴顏卻也沒有倚老賣老,儘管他手中的兵馬最多,卻也對於軍議鎖定的戰策意義遵循而行。
從越嶲而下這一路上的益州諸郡之地卻都位於藏水和瀘水兩條河水的包圍之內,而且這周邊卻也多是山林綿延,唯一能夠容納大軍進軍南中和益州之間的要路便是如今在南蠻人手中的瀘津關,故而之前軍議所得便是大軍南下的時候由嚴顏領著他的本部五萬人馬,還有從吳懿手中接納的兩萬人,一路走大路而行,大張旗鼓的南下,以吸引南蠻人的注意力,而荊州的那隊騎兵和李嚴手上那一隻萬人的部隊,卻是在大軍的掩護下,悄悄的進軍直撲瀘津關,先搶下瀘津關,做關門打狗之勢,然後再從容的收拾轄內的南蠻人。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策略,自是因為瀘津關雖然號稱益州南部的第一險關,不過這道關隘本來就是防備南蠻的,而對內的防護向來不會那麼艱難,而加上蠻人本就不是什麼心思縝密的,更多的他們還是喜歡進攻的,這守備的事情,定然也不是什麼精善的事情。
故而這強行搶關的事情,雖然有長途跋涉之苦,不過想來只要南下的魏延和李嚴他們能夠小心在意,事成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當然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策略,卻也是因為那被放生的楊鋒等人為了感念鄧瀚他們的好意,而報之以李的行為。雖然這其間也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