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1 / 4)

小說:三國之雲臺 作者:圈圈

不過益州排外,內裡的關係卻是千絲萬縷,彼此之間複雜無比。要想讓這些人在不久之後能夠和有意益州的劉備精誠團結,和如今的荊州人士彼此能夠為了一個目標一同前進,卻是需要好好的和這些人做些溝通。當然有些時候口舌不清楚,莫不如讓那些心思不平的人真正的感受一下彼此的高下,會更加的有效。

李恢出身建寧,自是算作益州腹部中人,想他們一家在那裡卻是聲震一方的勢力,雖說不一定能夠影響到多大的地方,可是讓其做個標杆。總該會有些效果才是。

荊州各方面的事情卻是都在正常的進行著,各處的兵士都在積極的練著,各地的農事工事卻都進展的不錯。即便是去歲時剛剛進到荊州勢力的漢中那塊版圖,在張魯的襄助和荊州政策漸漸的推行下,這裡的百姓卻是煥發了比以往更加的蓬勃的生機的在勞碌著。而遠在南方的交州自去歲試種三季的占城稻獲得很好的成果之後,這一次在劉先的大力推行下,更是將稻秧插在了全州所有合適的地方。同時已經成熟的曬鹽獲利卻也有望獲得比去年更好的收益。而在珠崖的勘察,卻也有了很好的進展,自是在那裡發現了能夠大量開採的鐵礦石。雖說邸瀚終歸不是這方面的人才,可是有些能夠利用的好處,總不能任他溜走。

得到了各處進展順利的報告小劉備卻是有心結束了這麼長時間將李恢吊著的狀態。當他開口提到這件事情的時候,卻是大家都覺得也該時候說一說了。

反正與益州的關係如今終究需要一個明確的說法,就像和曹操自是始終的敵對,和江東現在卻是彼此互不相犯。和益州在劉備看來,還有點像是爭家產的兄弟兩,不過益州終歸不會是那個最後的勝利者便是。

而在之前,荊州卻是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就當是先哄一鬨,也的給個準信。

當李恢被請到荊州議事廳中的時候。不待李恢說話,卻是劉備先是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德昂自是益州高士,想來言辭定然曼妙無方,而德昂此來之意,備又豈會不知!想當初漢中尚自獨立時,張衛領大軍洶洶進犯益州,那時我那季玉兄,萬般無奈之下,向我荊州求助,雖說我荊州身處曹孫夾擊之間,但我劉備和益州劉璋終是漢室宗親,我自是領了大軍三萬親入西川,不顧關山之遠,蜀道之險,漫撒我荊州將士的鮮血於西”之地,終將張衛的大軍給趕出了益州之境!”

“想那時的我們兩家卻是並肩齊心,一同殺敵,我荊州兵將與益州將士卻是彼此相親相愛,同為大漢子民,同保大漢疆土,何分彼此,那是何等的兄弟齊心!”

“可是誰曾想,當我荊州在漢陽與兵多將廣之曹操,還有背信棄義之江東孫權戰於大江之上的時候。本為兄弟之盟的益州竟然遣大軍進入我益州。原本在我想來,荊益兩地份屬兄弟,縱使益州困苦,無法助我。那還罷了,可是又有誰能想到。竟然是在我荊州的背後做那般不軌之事!”

“哎,實在是讓我傷心不已。若非僥天之倖。我荊州終獲無恙 荊州百姓也重獲太平!到日後,這世人又該如何傳說益州之人,而後世劉氏子孫又該如何記述荊益兩個本該是兄弟之盟的劉氏宗親”。

“訴說這些話,備卻是並無他意。之事心內困苦,無人得以傾訴。這段時間之所以沒有與德昂相見。備卻是在自省己身。總是劉備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才讓益州對我不滿,不然又如何會有那番事情的發生 “而今,雖說我劉備尚未能理會其中的失誤處,可是畢竟我們都是劉氏宗人,一筆總是畫不出兩個劉字。就請德昂回去益州後,說與益件牧知曉,本該是兄弟之盟,又何必再說求和之事,以往之事,就讓他過去吧!”

劉備這番話說完,李恢卻是不知道該再如何開口了,只是鄭重的向廳中的所有荊州人都一一的施禮後,不發一語,轉頭離去。

第十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六)

”備終窮不是不學丹術也人“再怎麼說,他也曾在大儒個組”下求學過,加上他那番言辭都是從事實而來,一樁樁,一件件,卻是說的人只能感嘆益州的不仁不義,竟是欺負的劉備這般老實人,而今即便是如此被人欺負之下,這位老實人想到的卻依然是大漢天下,維護的依然是大漢的綱常。

言辭之間,卻是情理動人,再加上遠勝於雄辯的事實,讓李恢還有何言語以對大廳中的荊州諸人!

李恢卻是不知道劉備的為人,畢竟道聽途說,總是讓人覺得虛妄。而今的李恢總是自覺得當初應下這樁差事實在是偏聽偏信過矣!

想他李恢,自思總該是個明白事理的智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