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孫權處,為了得到長沙,先禮後兵。
在仗著朝廷聖旨派出的接受長沙的文官,被已經駐守長沙的甘寧,陸遜等婉言拒絕後,孫權卻是沒有再到襄陽和劉備等理路的興趣,憤而起兵了!
之所以,襄陽這邊在經歷了前前後後的整備,調遣後還能在江東方面的前頭入主襄陽,這卻也只能歸結於江東內部各個世界之間的紛爭。
當日,孫權在大堂之上問對於手下的文武官員,如何根據朝廷的旨意行事時,對於已經有明旨規定的江夏自是沒有人發出異議,程普自然被舉為江夏太守。
而對於長沙,朝廷雖任命孫權為長沙太守,但是此時的孫權卻是江東之主,豈可與手下的將官們同一個級別,僅針對於這一點,便有幾位文士,表現的很是忠肝義膽的樣子,要向朝廷抗議,說這是朝廷對江東的侮辱,孫權對此也如看鬧劇般任他們折騰。
其次,對於長沙,畢竟其郡治乃是歸屬於荊州的,雖然孫權也很想鯨吞了荊州,不過,此時的荊州的實際掌權者,卻不是不通兵事的劉表,而是心懷大志,腹有野心的劉備,面對著這樣一個對手,又該如何行事,這卻也是一個難題。
再次,江東內部卻也不是鐵板一塊,先前孫策在世時,憑藉他蓋世的武勇和過人的魅力而使得不論是江東以外的投靠者,還是孫堅所遺留的人才,還有江東本地的世家大族凝合在了一起,而孫權卻是還沒有建立起他的威望,讓這己方面的人才傾心為其效力,此際,有了新地盤的歸屬,其所代表的利益自然是各個派系要有所爭鬥的。
不過任何勢力,在其內部一團麻時,作為明智的,威望尚不足的首領,其最可能做的事情,自然是為整個勢力先設立一個目標,轉移內部紛爭的目標,並將這些內部的矛盾加諸於外,進而憑藉著與外部的爭鬥,而建立其自己的威信。
孫權自然也是如此做的。
恰好,此時在江東諸人的眼中,荊州的中樞經歷了一番眼花繚亂的大轉換,此時趁新上臺的劉琦和劉備們立足未穩,正是他們攫取利益的最佳時節,即使江東尚未有實力佔據更多的地盤,不過江南這邊,與孫權的距離倒是要遠近於襄陽那邊,所謂天與不取,必受天譴,以孫權的為人,豈能不取之。
所謂的先禮後兵,在孫權看來,即便這般取來了長沙,或許對他而言,內部的紛爭只能依舊,而對他個人的威望,卻不見的有所增益,或許,在他看來,透過武力,獲得一場像樣的勝利,這才能彰顯他作為江東新一代主人的威風和威望吧!
面對著江東咄咄逼人的態勢,劉備在給鄧瀚他們的回覆中卻是隻有一句話:
“他要戰,我便戰!”
第四十七章 恍惚
劉備的戰令自然是很快的便傳到了江陵,長沙,原本就很擔心長沙城平靜生活被打破的韓玄自是為之嘆息不止,不過既然投靠了劉備這一方,對於戰和這種大事自然就不是他能做得了主得了。
不過在鄧瀚,陸遜等到達長沙,與甘寧商議後,卻也不願在自己的地盤上作戰,畢竟戰火一起,自然會牽連到地方,戰後重建卻也是需要花費不小的精力和物力的。最後幾個人卻是決定,總是不能禦敵於境外,卻也不能放江東軍入境。不過,對於他們手頭上的兵力配置,究竟要如何而行事,他們既要根據對面的江東軍因勢而定,還要聽從襄陽城的安排。
此時的江東孫權已然是水路大軍盡起,水軍自是有周瑜領兵,而路上卻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孫權自引大軍三萬從江夏向黃祖所在的巴邱殺來,而另一路則是由太史慈領兵兩萬經廬陵往攸縣方向而行,卻是一副水陸並進,南北夾擊的態勢。
江東軍來勢倒也洶洶,對於江東軍三路而來的局面,劉備自也是針鋒相對。
不過相對於孫權,佔據了江東六郡多年,還繼承了父兄餘蔭的他自然算得上是個富二代,而劉備卻是個小本經營的,即便是如今有了荊襄以及長沙的投靠,他已然也是小本經營,所以即便他很堅決的下了戰鬥的命令,可是更多的有點輸人不輸陣的氣勢在裡面。
縱觀劉備自起兵,一路走來,其實他一直都是勢弱的一方,可是人可以窮,但是志氣可不能輸人,故而他敢以五百義勇去剿滅黃巾,僅帶領三千士卒就去援救被黃巾圍困的北海,再而率領五千人馬去勸阻欲謀奪徐州的曹操。
不過之前的事情,都是為他人者多,如今讓一富家子弟欺上窮門來了,作為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當家人,又怎麼能夠低頭。
當然劉備自然不是莽撞人,儘管被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