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之雲臺 作者:圈圈

曹操和劉備在北方各處的戰事,要麼就是因為天氣的緣故而停止了下來。要麼就像是在潼關附近的情況,彼此間都是投入著他們的兵力和物資,一攻一守,一守一攻,兩下里,你來我往,反覆交鋒,除了在戰場上丟下了無數的性命之外,對於進展,卻也只能是兩方對峙,都不處於下風這樣的情況言說之。

北方的局面以近乎靜止不動,一灘子死水,彼此間都沒有對於進一步突破的可能,而在這個時候的南方,卻是天氣溫和,並沒有這種由於天氣而不得不停滯進軍的情況發生。

其實也不能說是南方,至少從淮河以南的地方,這種天氣便已經不是很冷了。要不然曹仁的幾十萬大軍,卻也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在做著種種的努力,在荊州北部的新野,還有南鄉等地,做著綢繆,不過對於這些地方,荊州方面也是有以新野這座已經被定格為軍士要塞的城池為橋頭堡,守護著後面的漢水流域,終究也沒有給曹仁的大軍什麼太好的機會。

至於說青泥隘口,附近的曹軍原本是歸於徐晃的司隸軍團的,而今徐晃卻是將兵力大部分都集結到潼關這裡,故而對於從武關攻向青泥隘口這條路上的關注自是少了許多。

這也難怪,畢竟相比較青泥隘口這裡,武關向上兩家關口之間的道路也是相當的狹窄,並沒有能夠讓大軍從容布展的空間的,故而雖然潼關這裡的地勢較為青泥隘口那裡更為險要一些,可是這裡畢竟能夠讓大軍展開,形成很強的攻勢,故而這才有了徐晃如今的選擇。

曹仁在荊州北部,自然也可以避過新野向南鄉而行,而且原本的守將黃忠卻又調到了雍州去了,或許這裡應該是一個好的突破口,不過接任了黃忠位置的向寵和李嚴的組合,卻是讓曹仁先期派出的前鋒牛金等人狠狠的吃了一個大虧之後,也像曹仁說明裡,這裡的位置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簡單的。

加上這些年來,在南鄉這裡,有荊州方面佈置的出自諸葛亮之手的奇山怪石的佈置,而身為向朗這位諸葛亮的師兄之侄的向寵,當然也會多有諸葛亮的調教,也算是能夠靈活運用這些佈置的人物,若非如此,當初選擇這裡守將的時候,不會讓向寵這個小輩兒人物而去的,畢竟當時的大殿上還有著趙雲,張飛等人呢。當然李嚴,這位荊州出身,後來入仕益州,終歸又算是迴歸了荊州的本地傑士,卻也不是無能的庸才,雖然他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大的重用,不過而今雖然是和向寵配合,他為副手,不過這樣的地位對於這個時候的他,還不是那麼在意的,畢竟他是和孟達,法正,等人一樣都已經從益州這樣的後方,給調到了荊州,而且還都是處於第一線的位置,這樣到時可以看得出,在劉備這位漢寧王的心中,他們也都是出類拔萃的,可以託付一方的人物了。

兩個人都是非同一般的人物,在面對著曹仁的部下牛金這樣身份的人物,自然能夠輕鬆搞定,雖說兩個人的武力,或許不及牛金的高強,不過有中司馬府的情報支撐,以兩個人的智慧自然能夠給這位牛金很好的打擊。

當然曹仁方面的攻勢也只能在這個時候,小心謹慎,畢竟之前的時候,不管是夏侯惇,李典,于禁三人的組合,還是夏侯惇,徐晃兩路大軍攻打新野,上庸,可都是在這裡鎩羽而歸的。雖然這裡已經算是進入到了河道縱橫的地段,不過就在這些地面上,那趙雲的白耳精兵卻已經給了曹軍的將領們太多的有深度的記憶了。

而此時,賈詡這位老先生的手下,卻也已經將關於趙雲的白耳精兵在荊州尤其是襄陽附近的蹤跡不見了訊息,傳到了曹仁的帳前。

雖然曹仁身為一方軍團長,領兵二十多萬,自然有著他自己的尊嚴,不會對如今已經組成了近三萬的白耳精兵的趙雲這這一軍之帥有什麼畏懼之意,可是行為謹慎一點總是不會行差踏錯的,這當然也是他從軍數十年,直到現在還活的有滋有味的經驗之談。

他的小心自是有道理的,卻是因為,趙雲所部的白耳精兵卻也已經出動到了荊北了,不過卻不是全部,之所以如此,只是為了更加有效的震懾一些人。

從中司馬府得到的訊息中,襄陽城中的劉備等人,已經知道了在這個時候,北方形成了對峙局面的情況下,將近忍耐了半年之久的孫權卻是終於忍不住出手了。

而作為江東最是文武雙全的周瑜,當然便是這首發之人。這將近半年的時間裡,周瑜的行蹤成謎,不過待他重新出現在江東的時候起,荊州的各個情報部門便對於這位江東的大都督進行了嚴密的偵查。

不過江東經過了幾次三番在情報方面吃虧的訊息之後,顯然也是有了很大的長進,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