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3 / 4)

小說:我家後院是唐朝 作者:想聊

人物,這讓他對李愔是感恩戴德,說道:“殿下,他們都積極著呢,哪有敢偷懶的!以前他們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還整日受人白眼,現在在這裡吃的飽,穿得暖,還有乾淨的地方住,還拿著月俸,這樣的好事以前他們想都不敢想。”

魏子墨道:“楊管事說的沒錯,我還從來沒見過工匠們能這麼用心的做事呢!”

四人說著就到了辦公區,這裡蓋著一個上下兩層的磚木混合建築,沒有複雜精美的造型,只有簡約的線條。

進了魏子墨的辦公房間,李愔向兩人說道,“以後工坊的雜事你們就向王妃稟報吧,王妃不懂的地方你們多向她講解。”

兩人躬身應是。

崔鶯鶯注視著兩人,微笑道:“以後就辛苦二位了。”

楊立和魏子墨,道:“這是賤奴應該做的。”

李愔站在一旁不說話,崔鶯鶯開始詢問著一些工坊的情況,新官上任三把火,總得燒一燒,這丫頭對兩人是胡蘿蔔大棒一頓敲打,一會兒和藹,一會兒冷厲,讓李愔親眼目睹了什麼叫給一口糖吃,再給一巴掌。

不過崔鶯鶯訓斥楊立和魏子墨的問題也算是有憑有據,比如工坊的衛生清潔問題,不少人地方都可見穢物,而工匠和奴婢雖然積極性很高,但卻沒有一點規矩,太過隨意。

聽完這些,李愔心想果然是女人比較細心,可以看到一些男人看不到的地方,老闆娘不愧是老闆娘。

李愔和崔鶯鶯走後,楊立和魏子墨對視一眼都是露出了苦笑,平日裡李愔事務繁多,對他們的管理還算寬鬆,這王妃上任,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土高爐

二十一世紀轟轟烈烈的大鍊鋼鐵運動已經成為過去,曾經的土高爐在歲月和風沙的侵襲下成為廢墟,只留下了斷壁殘垣,述說著曾經的歷史,而唐朝的益州,土高爐再一次出現了。

商會的事情交給了崔鶯鶯,熟悉了一陣子,這丫頭很快上手,她管理的只是貨物的生產和銷售環節,再加上王府每日的進賬和開支,這些問題對她來說並不是難題,怎麼說她也念了幾年的書,比起文盲更容易接受這種具備挑戰的工作。

從商會的事務中抽身而出,李愔則是每日和佟玉混在一起,李愔在距離南河工坊基地十幾裡的一處密林中重新開闢了一個塊空地立起了一個雄偉的建築,只是這個建築規模卻比倉庫大得多,年前開始建造,在數千工人日夜趕工下,前兩天終於完工,而佟年也帶著各類工匠入駐研究院,從此這裡就是他們的家了。

在研究院的周圍一道高高的圍牆聳立,只留下一個門供匠人進出,在門口,十幾個全副武裝的侍衛分立兩旁,院子中還有侍衛不斷巡邏以確保工匠們的“安全”。

楊素心的資料蒐集工作在年後沒多久就已經完成了,按照李愔的要求,這些資料基本上配備了詳細的說明圖紙,李愔不指望這些唐朝人能夠看得懂其中的專業術語,但希望他們先從最基本的模仿開始,至於原理再慢慢學吧。

研究院又或是科研院建立以後,李愔不得不參與其中,這些技術資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天書,一點也看不懂,但李愔至少是經過十六年教育大學畢業的人,多少還是能湊合看懂的,而在李愔把鍊鐵的技術資料用唐朝的表達方式講述給研究院的鐵匠以後,李愔徹底成了一眾唐朝偽科學家的崇拜物件。

在把技術資料放進了研究院的圖書館以後,李愔給佟玉下達了四個任務,第一是鋼鐵,第二是燧發槍,第三是蒸汽機,第四是水泥,而今天,佟玉和工匠們終於在李愔的指導下把土高爐蓋了起來。

李愔趕到研究院的時候,第一爐鐵水剛剛出來,站在土高爐面前,李愔被熱浪逼退了幾步,望著紅滾滾的鐵水,李愔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古人缺乏不是智慧還是知識啊。

眼前的土高爐高約三米,形狀如同一個倒扣的啤酒瓶,頂部有一個口子,用來將鐵礦石煤炭,焦炭等原料倒入高爐中,而在高爐的一側有一個土質的樓梯用來上料,高爐的下方有兩個圓形的孔洞,一個用來進風,一個用來出鐵水,在進風口前裝置著一個風箱,一個工匠正手拉著風箱加熱高爐的溫度。

土高爐只能煉出高品質的鐵,並不是說直接就把鋼煉出來了,鍊鋼還需要脫脫碳,脫磷等步驟把鐵中的碳,磷元素降到最低,而這就需要另外一種後續設施了。

“乾的不錯!”李愔對佟玉和負責鍊鋼專案的匠人說道。

李愔提出的四個要求不是依次進行,而是同時進行,他根據各個匠人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