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3 / 4)

小說:宋王 作者:雨霖鈴

。借戶貧富搭配,十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十五貫,末等戶一貫。當年借款隨春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二分。

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因為在北宋中期,土地兼併非常嚴重。其中很常見的一個模式便是,尋常百姓因為收成不好,或者家中有突然事情,需要大量錢財。不得已之下,將土地抵押給地主或者富戶。但是借款期限已經到了之後,卻還不起借貸,無可奈何這下,只得轉讓土地所有權。

如此一來,失去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而土地開始集中在少數的人手中,尤其是擁有大量徒弟的大地主越來越多,這就是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土地兼併。

要知道古代的農業賦稅主要來源於自耕農,當失去土地的人自耕農越來越多,國家的納稅來源就會減少,財政收入也會下降。如此一來,國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失去土地的農民可能會淪為佃戶,生活可能會越發困難,久而久之,矛盾會越發的機會。一旦這些人無法生活下去,離開了土地在外流浪,就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影響王朝的穩定,尤其是古代天災''經常發生,使得這個模式更加的脆弱。

為什麼宋朝的冗兵問題這麼嚴重,就是因為每當發生災荒之時,便開始從流民中招募士兵。以北宋的軍事制度來看,只可能會有造反的百姓,不會有造反的軍隊。這樣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問題,卻也是飲鴆止渴。

現在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趙頊意識到北宋王朝的這一危機,之所以啟用王安石變法,目的正在與此。

而王安石給出的改革思路,最初的切入點就是青苗法。王安石等人認為,青苗法實施之後,放貸人由地主變成了朝廷,而且這個貸款利率也可以控制。

減少了地主對農民的盤剝,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土地兼併。而且這部分青苗錢也可以幫主百姓度過青黃不接時的困難,對於社會問鼎是很有幫助的。朝廷在穩定稅源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青苗法的利息增加一部分收入。

這可以說是王安石變法的一個指導原則,那就是增加國家收入。這也就是當初王雱為什麼問林昭,藏富於民與藏富於國的問題。

這是王安石的想法!

但是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官員,對此表示反對,在朝廷上又出現了一場激烈的爭辯。保守派計程車大夫們認為,朝廷豈可與民爭利,處處計算財貨之利。對於這種國家向百姓收利息錢的行為頗為不屑,其中一個著名代表任務便是歐陽修。

有人甚至故意混淆試聽,偷換概念,不斷攻擊青苗法。翰林學士範鎮,祠部郎中趙瞻上奏宋神宗說:“常平(倉)之法,是西漢以來,國家用以積穀備荒,兼有調節糧價姓質的糧倉,起於漢盛世,視谷貴賤發斂(放和收),以便農末,最為近古不可改。而青苗起於唐之衰世,不足法。且陛下疾富民之多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五十步之間耳。今有兩人坐市貿易,一人敖下(降低)其值(價格)以相傾,則人皆知然之,可以朝延而行市道之所惡乎?”

他們唐代宗時期,不等穀物成熟,便提前徵收當時稱之為青苗錢的稅賦的行為,與王安石的青苗相提並論,以此來指責。

當然了,並非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胡攪蠻纏。在制置三司條例司擔任檢詳文字的蘇轍就提出了意見。他親自參與整個青苗法內容的起草,他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官員在其中搗鬼,比如扇子提高利息,收受好處之內的。第二、不能保證得到錢的百姓要用錢,要用錢的百姓能得到錢。第三,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如果無法按時歸還本息,該怎麼辦?

蘇轍甚至因此而離開制置三司條例司,從一個變法的支持者轉變成為變法的反對者,這對剛剛啟動的變法而言,無疑是個打擊。

對於這些問題,王安石都有自己的看法,一一回應。至於有些問題,他並不認為會怎麼樣。加之有很多人毫無道理的盲目反對,讓素來固執的拗相公更加堅持,不以為然。

不過這青苗法該如何實施,就必須要慎重考慮了!

皇宮垂拱殿,皇帝趙頊道:“介甫,朕以為,不若先行挑選幾個州、路進行試行,查其優缺,然後在全國推廣,如何?”

看著官家心裡似乎也不安定,決心並不堅定,王安石雖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卻也無可奈何。既然官家如此提議了,那就是先試行吧,他對此很有信心。

“陛下提議甚好,先行試驗吧!”

趙頊點頭道:“那這樣吧,就在京東路、河南路、淮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