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佈置。幹掉了鰲拜之後才完全掌控權力,也才不過十六歲而已。
在李秉常之前,也有這樣的例子,最大的榜樣或許就是他的老爹李諒祚。西夏毅宗李諒祚十二歲的時候便參與朝政,不久之後便幹掉了權傾朝野的國相沒藏訛龐。李秉常覺得,他動手的時間比起老爹,已經算晚了。
不過他們父子面臨的是相同的局面,都是幼年即位,都是太后主政,都是由舅舅掌權輔佐。然後都將表姐嫁過來做皇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李秉常漸漸長大。他知道了父親是怎麼幹掉沒藏家的,這為他幹掉梁家提供的模式和榜樣。
實際上,梁家如今的情況遠不如當年的沒藏家。至少梁乙埋沒有謀反的心思,他也不如沒藏訛龐跋扈,梁太后也比當年那個尼姑出身的沒藏太后有見識,有能力。可是有一個事實是一成不變的,那就是外戚的勢力嚴重影響到了王權。
少年國主長大之後,對此開始表現出強烈的不滿,李秉常毫不掩飾他想要奪權的心思。
或許是因為還太年輕,有些沉不住氣,或許是李秉常覺得,自己如今的實力已經可以與舅舅叫板了,所以他表現的很明顯。
在朝堂上不斷滲透,抓牢一部分權力之後,李秉常將目光伸向了軍中。唯有將軍隊掌控在手中,才能真正坐穩國主的位置,名副其實的掌控西夏。
想要掌控大軍,戰爭便是最好的契機,在這個過程裡,足以完成預期的目標。戰勝之後還能夠賺取威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梁乙埋起初是沒有在意,此刻突然明白了外甥兼女婿的心思之後,心中沒有多少憤怒,反而是有些遺憾和擔心。他對權力的執著不像沒藏訛龐那樣,如果讓他放下,他是願意的。畢竟沒藏家前車之鑑猶在。
此刻,他心中更多的則是擔心。此番救援河湟吐蕃,對陣宋軍,絕對不會如想象的那樣簡單。尤其對手是林昭,他比當年又可怕了許多。千里奔襲龕谷,讓青宜結鬼章都吃了這樣的大虧。
鬼章是誰?那可是吐蕃贊普最為倚重,吐蕃最優秀的青年將領。梁乙埋對其多有了解,認為自己是遠不如鬼章,即便是自己這樣知己知彼的人率軍出征,都未必有把握獲勝。李秉常就更難說了。
他到底還小,從此刻的表現就看得出來,年輕氣盛,很衝動,很容易目中無人。而且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李秉常很想要立功,求勝心切。這種狀態下,即便是尋常時候都很容易出事,更別說是這種特殊時期了,尤其是面對林昭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
李秉常若去了,此戰必敗!
敗了,對西夏而言會是多大的悲劇?後果根本想都不敢想。對李秉常本人而言更是沉重打擊。從理智的角度而言,不能讓他去!
只是這時候,這話該怎麼說呢?不管自己出於何種心態,只要反對,李秉常肯定以為自己是貪戀權力,根本不會採納的。如此,甥舅之間的敵對關係也會更進一步加劇,對梁家,對西夏而言都沒有好處。
尷尬的身份註定了梁乙埋有口難言,在不恰當的時候,哪怕是肺腑之語,金玉良言也會被人誤解的,人生就是這樣無奈。梁乙埋很希望有其他的臣子能出面講明白厲害關係,奈何事與願違。
國舅一系的官員見梁乙埋不動聲色,故而不敢隨便發聲。至於李秉常那邊的官員,對國主親自掌兵權之事自然是樂見其成,更加不會反對,反而是連聲稱讚。
梁乙埋好生無奈,偏生自己一句話都不能說,說了只會適得其反。難不成要眼睜睜地看著西夏走向一個危險的境地嗎?
此時此刻,唯一的求助物件只能是姐姐梁太后。
以太后之尊。才能壓住國主李秉常。才有可能改變這個事實。
梁太后的心情也確實比較複雜。她比當年的沒藏皇后聰明許多,所以當兒子提出來親自領兵前往的時候,她就什麼都明白了。
兒子長大了,他想要衝出母后和舅舅的保護,獨當一面,這是好事!
可是梁太后悲哀地發現,兒子實際上是站在對立面的,至少兒子將自己和國舅放在了對立面。他不願意相信自己會將權力交給他。而是瞞著自己,偷偷地發展力量,然後這樣突然襲擊。
今曰朝堂上有這麼多人反對梁乙埋,便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其中固然有梁乙埋自己的問題,卻也離不開兒子在背後的諸多小動作。
母子離心離德,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梁太后心中一陣陣的發冷。
兒子要親自率軍出征,很明顯是不信任弟弟梁乙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