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這邊也擺開架勢,陳兵邊境,虎視眈眈。環慶路、麟州、府州多地告急,這種情況下,西北本身就自顧不暇,哪裡能抽調出一兵一卒南下平叛?
大宋禁軍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防備西夏的西軍、防備遼國的河北軍、再者便是駐防汴京的京營禁軍。
雖然與遼國之間的邊界重新劃定了,但遼國依舊是虎視眈眈,無論是趙王耶律乙辛還是太子耶律浚都有心南下。這種情況下,河北路的駐軍根本不敢輕易調動。宣撫使文彥博可是說了,河北無險可守,全靠大軍枕戈待旦,全力駐守。
西軍動不得,河北軍動不得,那麼唯一能抽調的也只有京營禁軍了。
但是談到這個問題,朝臣們不約而同全都閉嘴了,不敢隨便發表意見。這已經不是平叛打交趾的問題了,而是牽涉到大宋王朝都城的安危問題。
大宋立國之前的五代十國,皇帝走馬燈一樣的更換,武將經常謀反,自立為帝。所以趙宋的統治者採取了重文輕武的治國之策,重點防備武將,同時還強幹弱枝。都城汴京駐紮了全國半數的軍隊,還都是精銳的禁軍。
就是為了保持王朝強盛,地方弱小,不至於出現謀反,危及統治的情況。不管是哪裡出現了叛亂,都難以攻克都城汴京。朝廷也有足夠的兵力,可以派出來平定叛亂。
這個國策已經執行了百年之久,從未改變!很多時候,地方上出現叛亂,基本上都是抽調西軍平叛的,儂智那次便是如此。(原本歷史上,打敗交趾入侵的主力還是來自於西軍)
但是這一次,因為吐蕃和西夏的問題,西軍抽調不得。河北軍都不敢輕舉妄動,唯一能夠調動的只有京營禁軍。
交趾號稱有十萬大軍,或許有誇大的成分,但至少有八萬人是肯定的。想要平叛,大宋至少得出動十萬大軍。從邊境抽調出十萬大軍出征,意味著汴京的軍事防禦力量下降了不少。
都城可是封建王朝的核心所在,往往都城出現問題,意味著整個國家的滅亡,故而誰也不敢掉與輕心。
雖說汴京處在大宋中部,北有河北路駐守,西有西軍據守西北,都城汴京是不會受到外敵入侵的。唯一的不安定因素只能是來自於內部,能夠威脅到汴京的,便只有河北軍和西軍而已。
兩支軍隊如今分別掌握在文彥博和林昭手中,當然了,朝廷樞密院對各州縣的將領都有掌控。一個宣撫使想要完全掌握一支大軍很難,似乎不會威脅到汴京。再者,文彥博是三朝元老,林昭是後起之秀,但兩者似乎都是忠臣,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不過畢竟事關重大,誰也不敢輕易說什麼。樞密院的韓絳也採取謹慎態度,將最終決定權交到了趙頊手中。
趙頊雖然很對交趾的行為很憤怒,但他更要考慮的是汴京的安危,大宋王朝的社稷根基比一個廣南西路重要的多。
邕州不是還在堅守嗎?南方的軍隊也不是完全不堪一擊,再多調的兵過去,或許就能解除邕州的危機!至於京營禁軍,還是暫時不要打主意的。
趙頊裝聾作啞,大臣們也不好在多說什麼!大家都認定一點,如果大宋能儘快擊敗吐蕃和西夏,那麼天威震懾,交趾一定會害怕,知難而退的!
於是乎,沉重的壓力又落在了林昭肩上!皇帝的聖旨與諸多大臣們的心願一起送到了秦州,要求林昭儘快攻陷河湟,揚我國威!
林昭好生無奈,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不過狄青看到之後卻一陣陣的激動,這可是極為難得的機會啊!
“公子,若是讓京營調出十萬大軍南下,那麼汴京的力量就會減弱,西軍在手,公子就有資本和趙頊一較高下了。”
林昭啞然道:“狄公該不會是打算武力拿下汴京吧?這可”
“當然不是!”狄青搖頭道:“長公主有心公開公子的身份,如果京營大軍南下,公子掌控西軍回到汴京。公開身份之後,趙頊即便是有什麼想法,也是會投鼠忌器的!公子的安全更有保障,也能更為從容。”
“是這個道理!”之前想著掌控西軍,便可以與趙頊勢均力敵。如今卻有可能略微佔上風,雖說不能立即取勝,卻可以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佈置,接下來的比拼勝算才能更大。
“不過京營是否出動不是我們能決定的!”狄青憂心忡忡道:“看來得想辦法讓汴京那邊動作,上書推動此事”
“狄公莫要如此,京營事關重大,不是上書就能推動的,以免被人懷疑動機。”林昭道:“決定權在趙頊手中,不過出不出兵,不是他說了算,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