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上關係。
謝艾的性格與樸不一樣,特別喜歡與年輕人相聚。尹慎與姚晨進府後發現廳中坐滿青年,正在舉行宴會。
很快,尹姚兩人融入其中,而做為主角姚晨也開始充分展現自己地“才華”,和旁邊一位朔州地舉子爭論起如何對“天竺”採取軍事行動。姚晨的思路非常清晰,強調在天竺敵境中不要拘於一地一城,要充分發揮北府騎兵的機動性,疲敵擾民,從經濟上破壞天竺地國家整體,再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這些言語引起謝艾的頻頻點頭讚許。
尹慎對軍事不是很感興趣,便與旁邊的兩位青年傾談起來。
“在下涼州舉子尹慎,字守誠。”
“我叫曾旻,字文旭,現在長安北學進學,今日是來謝軍事家做客的。”一位只有十五六歲的少年露出雪白的牙齒笑答道,滿臉的陽光讓人感到非常的親近。
“我叫慕容令,現為長安陸軍軍官學院學子。”一位年紀二十多歲的男子平和地答道,顯得非常穩重老成。
尹慎沒有多想,便和兩人攀談起來,三人越談越投機,很快就結為莫逆。
尹慎在樸府取得舉薦書後,便與也取得謝艾舉薦書的姚晨結伴,東出潼關,把河洛兗州地區遊覽了一番,最後才趕回長安,參加聯考。
秋九月,聯考如期舉行,七百二十九名各州舉子無一缺席。首先,這些舉子隨著學部官員和錄取評議會的學士們到參拜了設在長安大學的文廟,拜祭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先代聖賢們。
聯考是按六藝來進行的。第一日舉行的是射、騎兩項,七百多舉子分成兩撥人,輪流在射箭館和賽馬場進行射箭和馬術考試。這兩項比較簡單,從小就開始練的舉子們全部透過。
第二日是禮樂的考試,這兩項考試就比較複雜了。七百多舉子分成七十組,每組由三名學士主考。舉子們分別單獨進場,行禮節,再撫琴一曲。彈罷後有半刻鐘的提問時間,主考學子們分別提些典故、考據等問題,最後根據舉子的儀態、樂理、回答問題的好壞當場評分。學部官員只是巡視監查。
第三日,便是最後兩項考試,而且是卷面考試。上午考試的題目涉及到算學、史書、儒學六經、莊老名典等,除了考舉子們對這些書籍的熟悉程度,還要考他們對這些書的理解程度。下午的考試就是重頭戲了,在聯考總分數中佔據的比重最高。
下午只考一項,策論。就是舉子按照各自的興趣和所長,自擬題目,對時事、律法、政略等等進行評論,而評議會學士們會合議評判這些試卷,最後給出分數。由於策論關係到舉子們能考入哪所國學和分到哪個科目,所以最為舉子們重視。
五日後,成績出來了,尹慎如願以償地考入長安大學經濟學院,姚晨也考入長安陸軍軍官學院騎兵科。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天災人禍(一)
更新時間:2009…1…7 0:14:58 本章字數:5665
寧三年秋,七月,己酉,徙會稽王復為琅邪王。後。後,冰之女也。徐、兗二州刺史希,以後族故,兄弟貴顯,大司馬溫忌之。甲申,立琅邪王子昌明為會稽王;固讓,猶自稱會稽王。
…引言摘述
興寧三年,夏四月,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黃河的汛期眼看著也要來臨了,這個時候,將是黃河中下游沿岸各州各郡縣最緊張的時候。
由於黃河在歷史上“劣跡斑斑”,常年造成大災,所以北府在尚書行省治部轄下除了專門負責水利防洪的治水局以外,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河務局,專門負責管理司州以下黃河的治理和防洪。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河務局都會傾巢出動,主事郎中坐鎮榮陽,居中協調指揮,四位僉事員外郎分段巡視,督促檢查防洪事務。
冀州陽平郡東陽武縣的縣衙官署裡,陽平郡守灌斐、東陽武縣縣令裴奎正在商議黃河汛期的事情,坐在他們下首的還有郡給事中王覽,郡戶曹賈泛,郡治曹典史陳寥,縣戶曹主薄章赫等心腹。
“大人,現在正是夏汛開始的時候,看天色,這雨恐怕是會越下越大了。”河務防洪正是郡治曹陳寥的職責,“我昨日接到河務局主事郎中榮陽所在的通報,雍州、司州也是連綿大雨,而且雨勢也是越來越大,洪峰順流而下。一旦兩汛相加,我們這裡的壓力就更大了。”
聽到這裡,屋裡地氣氛更加沉悶凝重了。在沉寂中,只聽得屋外的雨聲是越發地連綿不絕,時不時還滾夾一聲沉悶的響雷。
北府的官制律法大家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