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平一文一武,都是朝廷棟樑。”
“這位是東中郎將、徐州刺史荀羨荀令則。”司馬接著介紹道。
“原來是令則兄,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呀。”曾華拱手嘆道,荀羨是個人才,也是劉惔向曾華褒讚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名士之一,是劉惔認為的朝中僅有地幾個知兵大臣之一。他年方十五時,朝廷準備以尋陽公主尚其,荀羨不想連婚晉室,就遠遠地遁去,躲了起來。有關監司追之,卻怎麼也找不到。但是朝廷依然將尋陽公主送到其家中,拜其為駙馬都尉。弱冠後,與琅邪王洽齊名,更於沛國劉惔、太原王濛、陳郡殷浩交好。而荀羨是曾華目前唯一看得順眼的江左大臣。
“敘平兄你兵出駱谷,席捲關隴,用兵如神,威震天下,應該是我學習和仰慕
。”
看到曾華和荀羨兩人有點悻悻相惜的感覺,司馬不由長嘆起來:“令則鎮徐州。年僅二十八,敘平鎮雍州,年僅二十七,中興方伯,還沒有如你二人如此年少地。如此年輕才俊皆為我朝重臣,真是天佑我大晉。”
旁邊的眾人紛紛出言恭維讚歎,連殷浩也是一臉的高興,站在司馬身邊躊躇滿志。看到如此情景。曾華心裡不由鄙視一下。淡淡一笑。這時。卻看到荀羨站在旁邊也是淡淡一笑,看到曾華的目光轉過來,不由點點頭,曾華也是含頜點點頭。看來這天下英雄真是不少,不過這位荀羨自己是沒有辦法攬到手了,真是可惜。曾華“貪心不足”地心中暗想道。
“這位是中軍將軍王羲之王逸少。”
我靠,這就是被後世尊為書聖地王羲之。曾華連忙走上前去。挽著王羲之地手脫口而出道:“逸少先生,能否為我書寫一篇,以便留做流傳家寶。”
眾人不由紛紛大笑起來:“逸少書法聞名中外,難怪曾鎮北一見逸少就要索取墨寶。”
王羲之有點哭笑不得,但是一會就恢復正常,笑答道:“不知曾鎮北想要在下書寫什麼文章?是大人傳檄天下,震耳欲聾的告關隴百姓書還是討胡令?”
曾華笑道:“逸少先生的書法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但如果請先生去書寫那兩篇殺氣騰騰地檄文,就有點太阿屠狗地味道了。”
聽到這樣讚譽,王羲之不由心中大喜,尤其對那句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地讚譽更是得意,對曾華的好感驟然上升,完全沒有年前那種刺史不如鵝的感覺了。
想到這裡,王羲之說道:“多謝曾鎮北讚譽,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從命,這頓時間一定為將軍塗寫一篇。”
接著曾華一一見過其餘的公卿,又是一通吹捧、迎逢,頓時讓這些人的臉上露出笑臉來,至於心裡怎麼想,曾華就管不著。
按照計劃曾華明天上朝面聖,正式接受朝廷的封賞,商討北伐事宜。不過皇帝只有八歲,大家都知道只不過是走走過場,重要的事情今晚要在輔政會稽王府裡敲定了。
是夜,聚集在會稽王府地除了曾華還有殷浩和荀羨。
“敘平,這桓元子到底是為什麼,居然要移師武昌?”司馬首先就問桓溫的事情,他知道曾華和桓溫的關係不錯。
“桓公是氣憤朝廷不聽他的北伐上表,故而陳兵武昌,應該有步騎五萬有餘。”曾華淡然地答道,他可不怕把誰給嚇著了。
這時司馬和殷浩的臉上露出畏懼之色,許久殷浩低著頭說道:“朝中因我抗荊襄上表,廢北伐大事,我其罪難咎,明日我準備在朝中請辭以避元子。”
“深源不可這樣,你如去職恐怕會人情離駭,天子獨坐。不如我遣侍中黃門虞幡以監軍駐桓軍,鉗制其心。”司馬急忙說道。
這時,司馬看到曾華和荀羨都沒有出聲,只是在那裡喝茶,不由轉言問道:“敘平、令則,你二人有何意見?”而眼睛卻盯著曾華。
看著司馬這個模樣,曾華開口道:“相王、殷揚州不必如此緊張。我在安陸曾對桓公說道,今天子雖然年幼,但是繼嗣大統以來恪守勤憂,無失德之舉,如桓公欲行不臣之舉,恐天下奮起反對桓公,不說別的,我關隴、益梁數百萬百姓就不答應。桓公連連告罪,說此舉只是一時激憤,並無不臣之舉。”
聽到這裡,司馬和殷浩不約而同地舒了一口氣,既然曾華代表非常關鍵的關隴方鎮表態堅決團結在以天子為核心的朝廷周圍,那桓溫再膽大也不敢縱兵東進了。
看在眼裡地曾華話鋒一轉說道:“不過桓溫屯師武昌日久,反而置朝廷和諸位臣工於不義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