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的存貨和幾位掌火地師傅帶到同心城,但是,梁守恆出發之後,侯大勇便最改變了主意,他命令把官辦鐵匠鋪的所有財產及人員全部帶到同心城,這樣做,雖說有些對不起繼任的雄勝軍節度使馮繼業,但是,為了同心城能夠快速發展,這種釜底抽薪之事也不得不為。
而鳳州城內不少人在鐵匠營做工,鐵匠營效益很好,工匠及小工們的工錢也頗為豐厚,每月十發工錢的時候,就成為鳳州大開肉戒的時間。聽到鐵匠營要遷往同心城地時候,鐵匠鋪的小工們開始慌亂起來,他們捨不得鐵匠鋪豐厚的收入,可是聽說同心城是座胡城,他們對於遷到同心城又很有些疑慮。
劍指秦川 第一百三十三章經營同心(十九)
更新時間:2008…12…29 14:35:15 本章字數:5196
郭炯根據侯大勇的授意,在鳳州的大街小巷,用白色的石灰制土很多標語:“同心城是中原故土”“一切為了西北,一切為了同心”“鳳州人和同人心連心,手牽手,本是一家人”“一人省一口,支援同心城”。
這些雪白標語的內容讓鳳州的老百姓很是擔心,標語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鳳州城內的老百姓去支援同心城的胡人,因此,大多數剛剛有些小錢的老百姓總覺得這些標語就如一隻只伸出來的手爪,揮舞著撲向自己剛剛有些鼓起來的錢袋,老百姓透過各種門路,向衙門裡的小吏們打聽情況,幸運的是,小吏們都沒有接到要求額外增稅的通知,標語刷了十多天,衙門仍然沒有增稅的企圖,鳳州城內的老百姓這才放下心來,同時又迷惑不解,既能不從老百姓頭上摸錢,那寫這此標語又有什麼用處?
當然,大街小巷的這些標語是有用處的,只不過局外人不清楚而已。
每個人掌握的權力和他思考的問題是一致的,超出自己權力的思考只能是杞人憂天,沒有用處且徒增煩惱。侯大勇坐鎮西北,算得上是一方諸侯,他就要站在全域性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有句成語叫“高屋建瓴”,就是形容侯大勇這類高官的思維角度,這裡面有恭維,卻也含有真實的成分。而普通人家只管得到一畝三分地,思考問題就限於“老婆孩子熱坑頭”當高官的“高屋建瓴”和百姓的“老婆孩子熱坑頭”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那太平盛世就到了。
站在侯大勇的角度,他既要抽空同心城,又不能做得太過分而讓人抓住把柄,侯大勇就“高屋建瓴”地想到三招,一是讓郭炯刷標語,這既是哄老百姓,更是哄後來的馮繼業,讓他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二是此次搬遷,侯府並不在搬遷之列,侯大勇要等到欽差大臣宣佈任命以後,才正式把鳳州的家眷搬到靈州去,這樣也可以掩飾侯大勇抽空同心城的意圖;三是侯大勇在郭炯離開同心城之後,寫了一封奏摺,主要是向陛下報告西會州地三萬多黨項強敵仍在虎視著同心城,大戰隨時可能一觸即發,另外,還報告了定難節度使準備把堂妹嫁給遼國南樞密院使一事,最後,表示自己大公無私,集中鳳州的財力到同心城,武裝西北聯軍,為國家為人民分憂解難,盡到一名臣子應盡的職責。
當然,侯大勇使出的三招,全部都是事實,只不過,任何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解讀,瞭解內情的明眼人在事後分析就能洞察真相。不過,洞察真相是一回事,能否抓到把柄是另外一回事。抓到把柄並讓當今陛下柴榮相信更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侯大勇才敢於在這非常時期採用非常手段,抽空鳳州的財力用以提高同心城的實力。
這個時代交通和通訊都極為困難,老百姓難以瞭解到外部事務,只有透過衙門外貼出來的告示和地下傳言來打聽訊息,前者訊息神龍不見首尾,後者內容矛盾重重,這就搞亂了老百姓的思維。讓許多人家陷入了兩難境地,經過反覆權衡利弊之後,按照“老婆孩子熱坑頭”的原則,經過艱難選擇,大多數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匠人,因為鐵匠營有著豐厚的工錢。就選擇了跟隨鐵匠營遷到同心城,而工錢相對較低的小工,大多數選項擇了留在鳳州城內,小工們的選擇極為現實,鳳州城總是需要鐵匠的,這些手藝好的大師傅走後,他們這些小工的工錢或許就要漲起來。
鳳州城內地商人卻有不同的選擇。
鳳州經過三年的發展,已成為西部的一個商貿中心,各地商人云集在鳳州,商人集中在一起既能增加商機,又能降低商業成本,“到鳳州發財”已成為流行在各地商人中的一句口頭蟬。商人和普通老百姓不同,商人注重資訊,資訊來源的渠道更多更廣,因而對時機的變化遠比那些平常百姓敏銳,當郭炯和梁守恆回到鳳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