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切請命要率騎兵沿途追擊,先打一場勝仗。但杜暹的幕僚卻勸阻道:“形似胡人誘敵之計,我軍萬不可輕出追趕,以免中計。”
杜暹接受了幕僚的勸誡,認為胡人設計的可能很大,不能輕敵冒進,遂令大軍緩緩行軍,同時繼續派斥候探馬摸清狀況。及至旁晚,斥候營的校尉到中軍求見大總管,入帳稟報:“前方有一個地方形如谷地,四周有山、樹林茂密,中間的大路平坦無險可守,末將以為這樣的地形正適合伏兵襲擊,故趕回來告知大總管有所防備。”
這時候陸續得到的訊息,已經讓中軍幕府得出了胡兵欲以逸待勞伏擊晉軍的可能性。有人便建議繞行避開不利的地形,一路進逼營州時再擇適合的戰場開戰。但要改變既定的行軍路線,意味著離開玄水流域走其他的路。這個地區雖然不是沙漠戈壁,卻因近段時間乾旱而難以在路上隨時找到大量水源,幾萬人的隊伍在炎炎夏日行軍,若是一天沒找到足夠的水就會比較嚴重,讓疲苦的人馬雪上加霜。
杜暹與眾人商議之後,決定不改路線,繼續沿玄水北上,到達都山南邊谷地時便提高警惕,若遇敵軍襲擊,則列陣正面硬拼。
晉軍遂在六月二十五日行至都山南部,只見大路起伏,兩面都是連綿高山。斥候上山搜尋也沒什麼效果,山高林密短時間之內難以獲得什麼有用的情報。這時忽報一股人馬自北邊迎過來了,明光軍將領樊書虎立刻上前請命:“末將願率一軍上前迎敵,若敵軍抗拒,則擊潰之,報大總管靡下。”
這個將領樊書虎作戰勇猛,實是一員良將。但杜暹想起在突厥之戰時他的表現,當時叫他掩護側翼,阻擋突厥兵的襲擾,結果他違令追擊一整天才回來,因此差點被殺了頭,後來圍攻黑沙城立了戰功才將功抵罪杜暹在心裡稍一思索,便斷然拒絕了樊書虎的請命,而另外選了一將,出身飛虎團曾在張五郎靡下幹過的人,名叫公冶誠。此人長得瘦弱膽子小,打仗不怎麼勇猛參與了幾次打仗都沒立過什麼值得稱道的軍功,但長處是為人謹慎小心很少出岔子,違抗軍令這種事兒更是借他個膽子也是不敢的。
這樣的安排讓樊書虎很是不服,開戰的頭一功竟讓給一個平時讓他鄙夷的小子,自然不是什麼痛快的事兒。但杜暹的幕僚們見狀都領會了其中的意思:在進入谷地之前,打不打得贏不算重要,輕敵冒進才是最應該避免的。眾人看出杜暹的謹慎態度,心下都微微鬆了一口氣。
公冶誠領命,率明光軍一部八個團約一千六百騎離開中軍,沿著大路迎擊來犯之敵。其前鋒騎兵翻過一座山之後便進入兩邊是山林的谷地,山勢並非峭壁、但道路崎嶇不平,騎兵部隊難以橫向展開。於是公冶誠只得讓所部以團為陣隊,分作八股前後緊隨向前行進。
走了一段山路,就遇到一段下坡路,下面是一片較為平坦的地形,中間只有一些小山丘,但東西兩邊遠處仍然是山林。公冶誠走在人馬中間,就聽得有人喊道:“胡人在下邊!”
第四十四章 都山
公冶誠策馬眺望,只見山坡下人馬甚眾並不斷有一股股人流從北邊湧過來,一時無法判斷人數幾何,但一目瞭然敵兵人數是自己這邊八個團騎兵的許多倍。他下令道:“馬上派人回去報知大總管,敵兵如人海愈來愈多。”
部將們看了一會兒,只覺胡人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那幫人數目雖多卻旗幟混雜不成陣型,人馬亂走形似難民,連建制也看不出來,有的人甚至兵器都沒見拿,烏漆漆一大片絲毫沒有軍容。跟隨公冶誠前來的將士都是屬於明光軍,他們見這樣的敵“軍隊”哪裡還看得上眼?一個將領馬上說道:“這樣的軍隊,縱使人數是我軍十倍又如何?將軍無須猶豫,下去殺它一回立個頭功!”
公冶誠認為進來的這處谷口地勢高、路又不好走,萬一失利不便後退,半天不下達進攻的命令。部將也有些火了:“大總管的軍令是迎戰來犯之敵,將其擊潰。將軍臨陣逡巡不前,是為抗令。”
話說到這份上,公冶誠才沒有辦法下令各團準備進攻,依憑地勢從高處向下面空曠地面上的胡人人群發動衝鋒。眾校尉旅帥聽到軍令便下令敲鼓列隊,情緒無不高漲。
明光軍各部從關中長途調動到幽州,又從幽州輾轉平州出動,在烈日下曬了幾天又摸黑行軍了幾晚,幾經辛苦今天才見到胡兵的蹤影,若是不干它一場著實憋悶。將士們屬於健兵,職業就是專門訓練和打仗,任何人的意識中都想在某個時刻體現出自身的價值,而大夥的價值無非就是殺敵立功,時機就在眼前。
時間剛剛午後,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