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部分(2 / 4)

小說:天可汗 作者:貓王

徒。但李宓隨即就問隨行的督府官僚:“這裡有多少人?幽州都督全部健兵都在營中?”

隨行官員緊張,也不敢胡扯,要是說派到別處去了接下來那李宓可能會追問去了哪裡,說不定還要去看,都督的兵權有限在沒有嚴重軍情的時候不能把軍隊調得太遠,要實地去看也不是多難的事。官員便道:“全都在這裡,大約三千多人。”

李宓聲色俱厲道:“大約?三千多是多少?”

官員急忙叫人去督府拿名冊,冷汗直流。敢情這些日子對李宓好酒好肉好色招待都是白費?

名冊拿來後李宓翻了一遍,說道:“我臨走前核對兵部卷宗,明明幽州官軍是八千三百四十二人,以‘軍’為制的都督,竟只有這麼些?半數以上的名額哪裡去了,你們吃空餉?一面上奏契丹欲反軍情緊急,一面又裁撤兵員實額,意欲為何?”

不一會趙瞿也趕著過來了,對李宓解釋道:“這中間有實情李御史沒弄清楚。幽州健兵原來確為八千多人,但皇上親征突厥時從幽州調兵,我等不敢以老弱者充數,便先裁撤了一部分,幽州兵又在漠南戰場上死傷半數,傷者已無法編入都督府。之後實數便只剩三千多人了,官健屬於兵部直轄,我們無權擅自招充兵員,結果就是現在李御史看到的這份名冊,督府已復抄一份上呈兵部,可能因途中蹉跎,兵部尚未改新卷宗,故而造成御史之前得到的情況與實情不符。若是我等欺瞞長安吃空餉,李御史現在手裡的名冊又從何而來?我等更不敢妄言,新冊遞送長安之事是有據可查的,絕不敢信口雌黃。”

趙瞿又解釋道:“都督府健兵不足,在兵部授權之前我們又不能擅自在名冊上增加名字(朝廷發工資),為了穩固幽州防務,都督府用增加鎮兵和地方團練的辦法來解決,邊地以城中健兵、鎮兵、團練鄉兵組成城堡哨防衛佈置,這幾天御史大可以巡察各鎮各堡,看看都督府是否瀆職!”

趙瞿一番辯白,李宓便不再責難,只說稍後兩天就實地巡查。

李宓晚上回去後,隨從勸說道:“明公只是奉旨看看情況,不動聲色看清楚報上去就是,何必在當地就和他們過意不去?畢竟這地盤是王、趙二人管的。”

“怕甚,難道他們還敢對我不利?”李宓冷冷道,“就算我死了也算完成了使命,朝廷自有定奪。”

隨從遂不再勸他。

長史王賢之和都督趙瞿也私下碰頭關切李宓的事兒。按理在晉朝的地方格局下,王趙二人根本是兩路人,此時有軍事活動的地方實行的是軍政分離。都督掌一地兵馬包括朝廷健兵和地方各種雜牌軍;行政及刑獄由州刺史(長史)掌握,少數地區有監督協調幾州政務的經略使,薛崇訓為了防止軍閥割據在沒登基之前就撤銷了節度使的實權成了一個名譽虛銜,和以前的都督一樣的地位,比如兵部尚書程千里就掛著隴右節度使的官銜,實際上他人在京師根本管不了隴右的任何事。經略使不得干涉軍務,只能管民政財政刑獄等事,和唐朝相比名字沒多大變化實質變化挺大。

御史王、趙二人一個管兵一個管政,就是沒有多少職權相交的人,但他們往來很密切,常常一起參加各種宴會和活動,平日關係很好。

身寬體胖的王賢之看起來一副寬厚反應遲鈍的模樣,但此時他已感覺到不對勁,對趙瞿說:“看李宓的事兒,咱們恐怕情況不妙。朝廷不是派他來查契丹軍情,反而是查咱們來的,長安肯定是先懷疑咱們了才會派這麼一個人下來。”

趙瞿的神色也不怎麼樂觀,他的眉間形成了三道豎紋,沉吟良久才說道:“就算懷疑也無妨,咱們眼下也沒多大的把柄讓人抓。”

“趙將軍的意思是坐以待斃?”王賢之不高興道,“朝廷本來就開始懷疑咱們了,如果李宓再回去說兩句不利的話,趙將軍覺得咱們會怎麼樣?”

趙瞿正色道:“我們又沒有真憑實據弄到長安,能怎樣?大不了調個地兒繼續當官,長安還能莫名其妙就逮地方大吏下獄不成?”

王賢之道:“你倒是想得輕巧,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說不定咱們在幽州經營的事兒早就被密報到長安了,調個地方?正好,離開幽州地盤想怎麼弄你就怎麼弄你。”

“都督和長史不都是流官?你還真把幽州當自家地盤。當初咱們聯手的想法是什麼?眼看薛氏倉促登基,防著天下大亂手裡沒有實力,現在天下不是沒亂麼?咱們能幹甚,你想幹甚!趙某是京官,一家老小都在長安;你倒好,在幽州紮根了。出事兒了趙某全家怎麼辦,王明公啊,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