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2 / 4)

小說:天可汗 作者:貓王

薛崇訓把瓷盤子放到頭頂上。片刻之後,孫氏便走了進來,把鑰匙遞給薛崇訓,轉頭瞪了李妍兒一眼:“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偷懶也不注意自己的身份,像孩童一般玩那些小把戲作甚?”

薛崇訓聽到後半句,好像是暗中教訓自己的,他只得無奈地笑了笑,拿鑰匙去取東西。

李妍兒嘟起嘴爭辯道:“人家明明不想偷懶,就怪郎君說要活動一下肩背。”

薛崇訓愕然回頭道:“妍兒真經不起詐,大人又沒生三隻眼,如何能確定咱們有沒有小動作?你可倒好,不打自招了。”

李妍兒一急,忽然那盤子就滑了下來,這下薛崇訓在櫃子那邊鞭長莫及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掉落在地“當”地一聲摔成了白瓷片。“啊”一聲嬌|呼,李妍兒可憐兮兮地看著孫氏哀求道:“這是意外。”

孫氏冷著臉不理睬,叫人再拿了個盤子。

“嗚嗚嗚”

傳來李妍兒鬱悶的哀鳴,薛崇訓取到了東西,已顧不上和她們玩笑了,向孫氏告辭便徑直走了出去。

他一邊走,一邊翻開王昌齡幾天前寫的文章,現在才顧得上看。上面列舉了三條建議:其一,稱作“名”,今上冊立太子無法反對,只有加強與皇后的聯盟,名正言順地平衡宮廷皇權;其二,稱作“勢”,儘早建立“親王國”官邸的影響,並整合太平公主舊黨,在京師形成一定的形勢;其二,稱作“積”,發展薛家在河東的根基,可以讓親王國的背景更加深厚。

薛崇訓一面看一面猶自點頭,對王昌齡的建議很是認同。心說這個詩人的人生道路發生轉變,也許在詩詞上的成就達不到原有的高度,但時間花在了謀略上也許在政|治上會發展得更好。

第一條和高皇后聯盟倒是舊話重提,王昌齡只不過是歸納總結一下而已;第二條就有一點先見之明瞭,有些事兒其實很平常,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提早清醒意識到的;第三條對薛崇訓來說最有價值,因為他近段時間都沒想河東老家的事兒,特別是自己那一個爹媽生的親兄弟被貶回河東之後一直沒派上用場。那裡是自己的家鄉,根基所在,確實應該重視,就如飛虎團的底子就是河東武人,家鄉的勢力不僅能穩固根基,更能提供可信的人才和聲望。

薛崇訓一面想一面上了他那輛松木馬車,把王昌齡的公文仔細放進裡袋,然後才臨時去瞧平叛之事各種應該注意的細則。

這時候他有種考前找筆記資料突擊的錯覺,不過也關係不大,到時候在朝裡也是可以翻資料回答的,相當於“開卷考試”,只需要瀏覽幾遍那些問題大概在什麼位置,心裡有個數,臨時好找。

他的儀仗隊行至大明宮,守門的大概檢查了一下,他連車都不用下,直接乘車進宮。先要去參加一個小朝會,因為正月十六的召見常例都比較早。

大朝是逢十逢五才開,但朝廷有個不成文的習慣,一般正月十六各衙門開印辦公了,大夥都要在御前聚一下。這種御前召見一般是說政務,通常是宰相和有實權大臣參與,親王也沒資格的,不過今年是例外,薛崇訓剛打了大仗回來,軍費戰果戰俘等等都要算算的,自然要他親自參加。

馬車一路往北走,要路過含元殿、宣政殿兩處巨大的建築群,目的地是紫宸殿。這裡稱為內朝,一般受皇帝特別重視的重臣才有資格到這裡面聖,然後紫宸殿的左右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臺館等官署,所以重臣和以上那些衙門的掌權者,稱為入閣,才可以叫作“閣老”顯然薛崇訓這樣的皇親,就算貴為親王也不能被叫作閣老。

走到地兒,薛崇訓從車上一下來,就感覺到溫暖的陽光照在臉上,東邊的朝陽剛剛升起,把周圍古樸大氣而寬不見邊的宮廷建築照上了一層光輝,讓它們顯得更加宏偉,猶若仙宮一般。

面前這座紫宸殿,以前太平公主經常在那裡召見大臣如今地方還沒變,不過見的人卻變了。薛崇訓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獨自向臺階上走去,橫照的朝陽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長,倒顯得有些形單影隻。到這裡來的朝臣沒幾個,自然是不會出現含元殿大朝時的那般熱鬧景象。

石階上下的侍衛身披盔甲叉著腿大模大樣地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神情呆滯,他們彷彿就不是活人,只是一些雕像或是景物一般的東西。

薛崇訓坐馬車進到紫宸殿的,自然比其他人快,皇帝皇后也一般最後才到,他進去估計還得坐著等會兒。

進了主殿,果見寬敞的大殿上沒多少人,不過這室內設計得很合理,空間本來很大卻並不覺得空曠大概因為空曠會顯得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