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3 / 4)

小說:天可汗 作者:貓王

跪在地板上的薛黨幕僚們抬頭一看,見薛崇訓正直衝衝地站在那裡,和皇帝見面不守禮,眾幕僚納悶他怎麼了?

長得英俊白嫩的皇帝李承寧的臉色也變了,怔怔地看著他說不出一句話來。就在這時一個御史猛地站了出來,正聲說道:“天子在前,面聖不行跪拜之禮是逾制!”

薛崇訓平靜地說道:“臣的膝蓋在戰場上受了傷,又在風雪中凍了許多天沒法跪,要不臣趴在地上給陛下行禮好麼?”

周圍頓時一陣忍俊不禁的壓抑笑聲,特別是薛崇訓身後的那幫子部將完全禮數荒疏之輩早笑了。倒是有不少見慣世面的大臣仍然一臉嚴肅。

李承寧抬起袖子嗓音有些哆嗦道:“免了,晉王乃貴胄又是大唐的大功之臣,趴著成何體統?朕特允你免跪。”

第三章 會意

從河隴回來的官吏將帥都有晉升封賞,唯有薛崇訓沒有,只被賜予了一些金帛以示皇帝的嘉獎。按理這次河隴大捷最大的功臣應該是薛崇訓才對,他是主將,按照論功行賞的制度應該給他賜封;這事兒問題就出在他以前的爵位已經太高了,貴為親王還能怎麼封?

當初授予兵權的是太平公主,現在可好她跑華清宮去了,善後卻撒手不管。此時的矛盾是無法用律法合理解決的,別說今上李承寧手裡沒有實力收拾薛崇訓;就算他有那份實力在這種時候對付晉王(有種方法是不能給予更多封賞的時候就除掉),也會帶來巨大的不良後果。

見完皇帝眾將跟著薛崇訓從含元殿出來,其他人不能在宮廷裡騎馬只能步行,薛崇訓可以不過也牽著馬和大夥一起走路,路上還能交代一些事情。

雪還沒停,宮室之間寬闊的廣場上有不少雜役在掃雪,他們冒著風雪一身裹得嚴嚴實實的至少得保證各條道路上沒有太厚的積雪。

薛崇訓回頭說道:“神策軍長途跋涉回到長安需要修整,一會五郎和殷辭去安排一下,讓大夥兒歇幾日如無意外情況,一直到年後都沒啥事了讓大夥過好年。”

部將聽罷應了一聲。一眾人在路上隨意地說了一陣話,就算是一次小型的會議把事兒都商量好,至於下面怎麼完成那些事薛崇訓就不管了。

或許是古代人力規模和傳遞技術的限制,薛崇訓已經習慣了唐朝這種“會意”型的自上而下的組織形式。就是命令都是模糊型的,只需要向下傳達一種意圖,大家就會以此意圖為支點按照經驗和自己的想法去完成。

不似現代管理方法那麼嚴密而細緻,這時的各級人員有很大的自主性。有時候薛崇訓反倒覺得這種看似落後的體系只要用人得當十分效率。比如薛崇訓當初設計府上書院後面那個有活水流動的水潭,就沒有不厭其煩地交代需要多大的竹管、傾斜度多大、要水的流速如何只一句話:讓這潭水活起來,又要有幽靜的意境。然後工匠們就能想出各種辦法達到目的而且乾得很快,這不得不說是漢人的勤勞嫻熟天賦。

出了大明宮,薛崇訓發現府上趕車的龐二已經在宮門外的大街旁等著了,龐二摸了摸腦袋說道:“孫夫人是外面又是風又是雪的,就讓俺趕著車來等著郎君。”

眾將去牽各自的馬,向薛崇訓告辭,他們得先去管神策軍的各種事。薛崇訓和幾個幕僚沒啥事了,就準備回家。

正巧王昌齡也住在安邑坊,因為他的宅子是薛崇訓送的,薛崇訓便邀他同車。於是儀仗隊便沿著太極宮宮牆東面一路往南走,同車三人,除了薛崇訓主幕二人,還有形影不離卻很容易讓人忽視掉的三娘,因為她的話實在是太少了。

車隊穿過大街小巷,外頭各種市井生活的聲音傳進車簾。過得一會,又聽見一陣孩童的歌謠。

大家都有點累,沒說話,於是那歌謠便清楚地傳進了耳朵:“鬼在山,禾女運,王天下。鬼在山”

薛崇訓一聽“王天下”這樣的字眼就敏|感起來,但他文才有限一時沒有領會這童謠的意思,便轉頭看向王昌齡。只見王昌齡臉色一變,敲了敲車廂道:“快停車!”

薛崇訓問道:“這幾句歌謠是什麼意思?”

王昌齡愕然看了兩眼薛崇訓,大約覺得他能作出一些不錯的詩賦,怎麼會不懂這麼淺顯的意思,他便說道:“這是古時曹魏篡漢時的歌謠,這會兒忽然在市井中唱起來,真是很奇怪啊!”

“哦”薛崇訓淡淡地應了一句。

王昌齡推開車門道:“我下去問問那些孩童,是誰教他們唱的。”

薛崇訓若有所思地想著什麼,也未制止王昌齡,只隨口言:“都是些小孩子,能問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