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面面相覷,不是太平公主提起大夥真沒想到張五郎那號人。像殷辭、張五郎這些薛崇訓的心腹大將,平時為人低調,基本不參與政務,無戰事時就享受著爵位厚祿,有空呢就去軍府衙門坐坐,沒空愛幹嘛幹嘛,過著貴族的逍遙生活。殷辭還好點,手裡掌著神策軍的治軍,張五郎是真沒什麼要緊的正事幹。
大夥很快就領悟到太平公主的意思了,杜暹是皇帝親封的,現在太平公主撤掉兵權,換上去的人同樣是薛崇訓的老將,這樣做對母|子關係是有利的。
第六十五章 禮遇
這一場雨還沒停,吐蕃末氏部的使節冒雨趕到了長安,想來他們的行程是比較急的。擔任此次出使長安的主使是末氏老首領的小兒子末東則布,首領把兒子派到長安來有做質子的意思,其實長安朝廷幾乎沒有殺外藩質子的傳統,所以生命安危倒不必過於擔心,再說現在末氏吐蕃是晉朝的盟友。無論長安是姓唐還是姓晉,在外族的人看來好像沒什麼區別,首都都還是在這裡,模樣也一樣。
老末氏在名義上是贊普,朝廷給封的金冊;當然邏些城是不承認的,他們另有一個贊普,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權力在大論郎氏手裡。邏些城一向是吐蕃的首都,因此在人們的感官上佔據著邏些城的小贊普才代表吐蕃國;但如果按照東亞世界的一貫秩序,以漢王朝的朝廷為中軸秩序,受朝廷封的才具有合法性,依這條規則的話邏些城吐蕃政權是不合法的,反倒是被壓縮在吐蕃北方的末氏政權具有合法性。
末氏首領封吐蕃王,現在來長安的末東則布就是吐蕃王子了當然是名義上。
吐蕃國老贊普戰死之後,國內矛盾激化,末氏聯合一部分部落分裂在吐蕃東北方向。這對長安來說是喜聞樂見的制衡局面,可惜他們兩邊的實力不對稱,邏些城在人口和地盤上都佔有絕對優勢。末氏與之結仇,很可能落得被族滅的下場,這種事兒在吐蕃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吐蕃發生過幾次內亂,最後強主聯合貴族實力滅掉叛族,整合為一個整體:這樣的下場當然末氏不願意面對,也不是晉朝願意看到的。
末東則布此行的目的是為了他們本族的存亡和利益:想內遷到晉朝境內,依附中原王朝活命。
不過他們也能認清晉朝的算盤,年輕人末東則布的幕屬就提醒他:“吐蕃地大人口眾多,唐朝時漢人軍隊雖然在河隴打贏了一場大仗,致使吐蕃實力大損,但他們仍然沒有放鬆警惕。晉朝的策略是想利用我們拖住邏些城的後腿、制衡吐蕃,不至於威脅晉朝邊境。所以他們是不會輕易同意咱們內遷的。”
末東則佈道:“昔日欽陵論遭邏些城殺死,其噶爾氏族餘部投降長安,也准許內遷到唐朝。”
幕屬忙道:“那是因為以前噶爾氏族根本不是吐蕃贊普的對手,所以咱們此次到長安切記要示弱,讓朝廷明白末氏隨時都可能被滅族。如果不幸讓他們認定末氏能堅持下去,他們是絕不會同意內遷的。”
一行使團進城之後,大多吐蕃人都驚訝地欣賞著長安城的宏大和美麗,只有小王子和謀士們顧不得觀賞,一路商量對策。
禮部官吏迎接了這個使團,禮遇之。安頓了他們的住所,並供應食物、用度,顯然漢人對他們不錯,人們彬彬有禮照顧周到,而且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又有官員來客套應酬,按部就班地問他們的“贊普”身體好不好之類的。然後告訴使者,三天後太后在麟德殿接見,囑咐他們按時進宮。
為什麼不是皇帝召見而是太后,吐蕃人感到有點奇怪。末東則布的手下打聽到了一些訊息,回來告訴他太后就是以前的太平公主(在明面上官吏們都不叫太平公主的而叫太后,不然論起來公主是哪朝的公主?)
吐蕃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太平公主啊,以前就大名鼎鼎,這麼一說他們就明白了。又有訊息說當今皇帝一個多月沒上朝了,很少露面,大臣們都是見太平公主,這讓吐蕃使臣們對晉朝的權力格局感到很迷糊。
末東則布看起來比較樂觀,不似幾個副使一般成日愁眉苦臉一副口大仇深的模樣,他聽到這事兒就很感興趣地問:“聽說漢人朝廷以前有過女人做皇帝,這太平公主會不會也要做女皇?”
旁邊有人接過話道:“女皇是唐朝的武則天,中間有段時間唐朝改國號為周。太平公主姓李,她要是稱帝,晉朝的國號又要改成唐?”
一個副使說道:“以我對中原的瞭解,太平公主恐怕不敢再當女皇,漢人計程車族會群起反對,也許還會引起內亂。咱們要是能熬到那一天,不管長安同意不同意內遷,定然有地方勢